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和寻找影响椎体强化术疗效和并发症的术前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在椎体强化技术中的作用和次要作用及之间的关联性,同时通过手术方式的比较,最终为临床实践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123名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首先采用多元路径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因素与术后楔形角、后凸角以及骨水泥泄漏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比较因素不同手术方式和术前压缩程度对于术后楔形角、后凸角和并发症骨水泥泄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多元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在楔形角的纠正中,不同手术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楔形角压缩程度和骨密度是影响楔形角纠正程度的主要、直接因素;后凸角的纠正中,不同手术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后凸角程度、骨密度和椎体压缩时程是影响后凸角纠正程度的主要、直接因素;骨水泥的泄漏中,术前楔形角程度和术前后凸角程度是影响骨水泥的泄漏的直接因素。PVP和PKP治疗OVCFs的疗效及不同压缩程度下对脊柱后凸角的纠正显示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楔形角、后凸角均矫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压缩程度下两种术式间的比较:重度压缩组中PKP组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直接影响因素是不同手术方式和术前压缩程度。PKP和PVP都能明显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恢复脊柱全长的生理曲度。但PKP组能更好的纠正楔形角度和后凸角度,尤其是在重度压缩性骨折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