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议题。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丰厚的人口红利,造就了1978年以来GDP年均9%高经济增长率的“中国经济奇迹”,然而经济快速增长是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恶化的环境质量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在经历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同时,人口年龄、城乡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这些转变时刻影响能源使用、居民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产业结构调整等,从而对空气污染水平产生影响。本文运用1990-2012年42个国家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城乡结构与空气污染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表征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老龄化与空气污染存在“N”型关系,且“N”型曲线两个拐点处老龄化水平分别为8.36%和21.8%。当老龄化水平低于8.36%时,劳动力人口比重处于上升阶段,社会能源消耗增加,空气污染水平与老龄化水平成正向变化;当老龄化水平处于8.36%到21.8%之间时,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意愿减弱,生产和消费水平逐渐下降,经济增长减缓导致能源消耗下降,再加上老年人高环境质量需求和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污染排放减少而改善空气质量;当老龄化水平大于21.8%时,由于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高龄老人比重不断提高,对电力、取暖、医疗、照料等需求增加,同时低龄老人健康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出行等需求提高,均可能进一步刺激消费和能源需求,而造成污染排放的正增长和空气污染水平轻微上升。第二,表征人口城乡结构的人口城市化与空气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且倒“U”型曲线拐点是人口城市化水平约为44%。当人口城市化水平低于44%时,城市化推进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工业企业粗放生产经营、产业集聚水平低、私家车出行比例高等而引发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规模效应远远大于企业环境治理技术与政府污染管制带来的空气污染治理效应从而加重空气污染;而当人口城市化水平大于44%时,城市化发展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工业企业集聚水平逐渐高级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增强等促使能源消耗降低,空气污染治理效率提高,从而使空气质量得到逐步改善。因此,为改善空气质量,中国应调整生育政策,延长人口老龄化环境红利;提高城市化质量,有效发挥城市化环境红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发并利用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重;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合理引导居民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