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小儿脑瘫(Cerebral paralysis,CP)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在脊髓灰质炎基本控制后,脑瘫成为儿童肢体残废的主要疾病之一。西医主要应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药物治疗、支具或矫形器等康复手段,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近年来,靳三针疗法在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大量实验证实免疫异常与脑损伤密切相关,免疫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在脑瘫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研究运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对IL-6(Interleukin 6)、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60例,采用非盲法的前瞻性对照方法,按照患儿家长自愿的原则,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以靳三针“头针四项”为主穴,经络辨证取穴与随证取穴为辅穴,治疗12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选择性地应用运动疗法、痉挛机治疗,经颅超声波治疗、高压氧、水疗等,制定出个体化康复方案,治疗30次休息一周。疗效指标选用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Manual,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eales 2,PDMS-2),实验室指标选用IL-6、TNF-α,各项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进行一次评价。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观察: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精细运动商,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精细运动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精细运动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精细运动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精细运动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治疗6个月后与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观察:治疗前两组患儿IL-6、TNF-α含量,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IL-6、TN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IL-6、TNF-α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N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6含量,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NF-α含量,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能改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商;3.治疗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治疗6个月后疗效优于治疗后3个月;4.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降低IL-6含量,且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5.治疗6个日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能降低TNF-α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