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局部减薄缺陷弯管的极限载荷与安全性分析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弯管是管道系统的主要构件,它不仅能改变管线的方向,并且通过弹性变形吸收系统中由于热膨胀等因素产生的力和弯矩,因此弯管在受压管道系统中受载复杂,是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局部减薄是弯管中常见的缺陷之一,但国内外对此类缺陷的研究主要针对直管,对弯管局部减薄的研究较少,尤其在组合载荷联合作用下弯管极限载荷研究更少。   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内压载荷作用下椭圆截面弯管的应力分布和弯矩作用下弯管的应力分布。通过详细的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在内压、弯矩、以及内压与弯矩联合作用下弯管极限载荷,考察了局部减薄对弯管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并进行了含与不含局部减薄缺陷弯管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   (1)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内压作用下椭圆截面弯管的应力分布。通过弯管应变分析并利用能量法推导了弯矩作用下弯管的轴向应力和环向应力解析式。利用弯管应力高次解计算,得出了最大环向应力系数和最大轴向应力系数的表达式,表达式扩大了原有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可适用于任何弯曲系数的弯管。   (2)有限元计算表明,弯管的塑性极限内压随其壁厚增加而增加,并随弯曲半径的增加而增加,极限内压与壁厚近似成线性关系。平面弯矩作用下,无论是张开弯矩还是闭合弯矩作用下,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随着弯管壁厚增加而增加,并随弯曲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弯管材料和几何尺寸相同情况下,承受的极限平面张开弯矩比极限平面闭合弯矩大。随着壁厚增加,此差异逐渐变小;随着相对弯曲半径增加,此差异也逐渐变小。平面弯矩作用下,弯管横截面发生椭圆化变形。张开弯矩和闭合弯矩下横截面椭圆的长半轴相互垂直。内压与弯矩联合作用下,在施加内压与极限内压比小于0.469时,弯管的极限弯矩随着内压的增加而增加;在施加内压与极限内压比大于0.469时,极限弯矩随内压增大而减小。   (3)有限元计算表明,对外拱内壁、外壁含局部减薄缺陷的弯管,当局部减薄比较浅或比较小时(G<0.007),含局部减薄弯管失效方式为整体塑性屈服,内拱先达到极限状态,这种局部减薄弯管的极限内压与对应无缺陷弯管基本相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局部减薄,弯管的极限弯矩随内压变化规律不同:a/b≤0.313时也随内压的增加始终减小:a/b>0.313时,随着内压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   (4)本研究自行设计了组合载荷作用下弯管极限载荷的试验系统,首次进行了内压与弯矩联合作用下弯管的极限载荷测试。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弯管的有限元建模是正确的,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弯管塑性极限载荷是可行的。由有限元计算结果数据拟合了含局部减薄弯管塑性极限载荷的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说明计算公式用于预测弯管塑性极限载荷是有效的。   (5)在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含局部减薄弯管在内压与弯矩联合作用下的安全评定方法。
其他文献
6世纪时,汉传佛教进入日本,其后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从中国带回了佛教、音乐、舞蹈等文化.这些文化确立了古代日本国家体制,成为其宗教、信仰、文化的基础.日本出于镇护国家的需
从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理论的提出到现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其一直都是国内外自然工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许多理论和实验研究都表明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循环有广阔的前景,同时也
本文以超临界以及超超临界参数电站锅炉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水冷壁和高温过热器的运行特点,建立了锅炉单、双相受热管的分布参数动态数学模型,其中采用欧拉一欧拉方法中的混合模
随着酸雨,雾霾等灾害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就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甲醇水溶液为燃料,在燃料电池中经化学反映产生电能,产物对环境友好,燃料经济,能量密度高,系统简单易于设计,被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源和汽车发动机等领域。工作时,甲醇浓度对DMFC的性能影响十分关键,如何将入口甲醇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且不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对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
医学图像可视化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它的任务就是从一系列连续的二维图像中重建出三维图像。它能够为医生提供更清晰逼真的器官或组织的三维立体图像,辅助医生进行定性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提高燃气轮机出功的一重要途径是提高燃气温度,而燃气温度的提高对叶片等受热材料的热性能有更好的要求,因此发展更有效的冷却结构已经成为燃气轮机研发技术的瓶颈之一。而凹
燃气轮机压比与涡轮入口温度不断提升,对涡轮叶片的冷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膜冷却技术能够在高热负荷下有效地保护叶片,但气膜射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是涡轮气动损失的重
这次金融危机何时结束,各国的经济何时复苏,我认为要放在大的国际背景下来看,不能光看中国自己。我的观点是复苏迹象刚开始显现,各国的政策在一段时期内还将保持宽松。目前市场出现的一些震荡,与资产价格本身的估值水平有关,而不是基本面出现了明显恶化。    复苏环境需要政策呵护    从全年来看,美国经济还将萎缩,但是萎缩的幅度要明显小于一季度和上半年。欧元区的复苏比美国稍晚一些,失业率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