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Lp-PLA2联合ABCD3评分预测TIA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研究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联合ABCD3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天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以便于对TIA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及时发现高危患者,指导预防及临床治疗工作,从而减少此类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对象和方法: 分析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发病后1周内有无出现脑梗死分为CI组共计23例,未出现脑梗死为非CI组共计89例。详细及准确的记录所有受试患者临床检测的Lp-PLA2数值、ABCD3模型评分以及一部分较常见的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房颤病史等),应用单因素分析两分组间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由于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当Lp-PLA2≧200ng/ml、ABCD3评分≧4分(中危及高危)时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所以本研究将所有受试患者按照Lp-PLA2水平(Lp-PLA2≧200ng/ml和Lp-PLA2<200ng/ml)分为2组,然后每组又根据ABCD3评分≧4分和<4分再分为两组,最终以Lp-PLA2<200ng/ml且ABCD3评分<4分组患者为基础对照组,其余各组分别与之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研究结果: (1)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CI组患者平均年龄(68.96±8.12)岁、Lp-PLA2(329.61±108.24)ng/ml、ABCD3模型评分(5.09±1.95)分均高于非CI组[分别为(60.00±9.33)岁、(259.42±105.78)ng/ml、(4.20±1.01)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Logistic回归: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p-PLA2≧200ng/ml且ABCD3评分≧4分组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分别是基础对照组的10.125倍(95%CI为2.668-38.421,P<0.05)和12.427倍(95%CI为2.574-55.368,P<0.05)。 结论: Lp-PLA2检测和ABCD3评分法都是能够简单并且有效地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评估工具,二者联合应用能提高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第二部分TIA后早期卒中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具有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现早期卒中的发生情况,并研究Lp-PLA2和不稳定粥样斑块之间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分析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前循环TIA患者,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将入组的TIA患者分成不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计算两组患者出现TIA后早期卒中的发生率;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的Lp-PLA2水平,了解其与颈部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研究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的早期卒中发生率(28.6%)显著高于对照组(12.5%)(卡方值为5.284,P<0.05),且不稳定斑块组的Lp-PLA2水平(367.02±63.978ng/ml)高于对照组(187.07±60.701ng/ml)(P<0.05)。 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可能会增加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风险,Lp-PLA2对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