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和NO在脑出血中的变化以及硫酸镁的干预作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脑出血(IC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用硫酸镁干预治疗,探讨镁离子在脑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脑出血(ICH)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将45例ICH患者分为两组,出血组25例,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出血干预组2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加用25%的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从起病第1天 起),Qd×7d。两组患者分别检测起病第1、3、7、14天的血浆ET和血清NO水平,并且分析血浆ET、血清NO变化水平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大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对照组为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只抽一次血。血浆ET的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购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免研究所;血清NO的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用化学分光光度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结果 出血组患者血浆ET水平在起病急性期明显升高,尤以第3天为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至第14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浆ET水平在起病第1、3、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大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且ET水平在起病第3天随出血量的增大而升高,而与病情轻重及出血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出血干预组第3、7天血浆ET水平均低于出血组(P<0.05),且ET水平下降快,至第7天已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出血组患者血清NO水平在起病第1天即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至第7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起病第1、3天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NO水平与病情轻重、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出血干预组与出血组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ET与NO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CH患者急性起 ET和NO在脑出血中的变化以及硫酸镁的干预作用 摘要 病后,外周血中ET和NO均有显著变化,说明二者参与了ICH的病 理生理过程,其中血浆ET水平的升高程度与脑出血量有一定关系。”用硫酸镁干预后,ET水平较非干预组显著降低,表明镁离子在ICH 的急性期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分析肺癌放射治疗靶体积确定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合理地确定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计算靶区.结论:(1)初步建立了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比较胎膜早破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C-反应蛋白对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5例胎膜早破孕妇(其中足月胎膜早破者37例
目的: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常见眼底病,由于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渗漏而致神经感觉层下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