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会影响经济增长,又会影响财富的分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已经不容质疑。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差距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两者之间是通过什么机制产生影响?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但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成为共识,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外理论界从金融发展角度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起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在我国目前对收入差距形成的各种解释中,大多数都忽视了金融发展的影响。因此,全面探讨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的收入差距,并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和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在回顾国内外对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的基础上,对既有的文献进行总结,在不同的理论假设条件下,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门槛效应的假设下金融发展先会扩大收入差距,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穷人跨过门槛享受到金融服务,随即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差距。如果将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作为模型的基本假设,分别从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选择角度研究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变化,发现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差距。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看,金融发展会扩大我国的收入差距。接着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关系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主要从经济增长、金融服务功能、金融危机三个主要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金融发展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提高储蓄率、投资转化效率和资本产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可以使人们更放心的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促进储蓄的积累。高效完善的金融系统可以加速资本的形成,多种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加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降低投资者的监督成本。健全的银行机制和流动性好的证券市场可以高效的调节资金余缺,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同时金融通过自身效益的提高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随着金融的深化,资本市场机构逐渐趋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进而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影响。金融中介的资金动员功能可以将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使闲置资金最大效率的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资金动员。而且我国金融中介的资金配置功能也未将资金有效的配置到农村地区,反而将农村地区的金融剩余都吸收到城镇,导致农村地区贷款困难,资金稀缺。金融中介的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期货避险功能有限,以及农业保险的高损失率和高管理费用率,加上政府补贴的不足,导致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在农业上没有起到作用。金融危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收入分配,它不仅影响了穷人的生活标准也影响了穷人脱贫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减少劳动需求,使公共支出减少,并通过利率的变化带来再分配效应,对低收入者带来强烈的影响,从而使社会环境恶化。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金融服务功能、金融危机三个传导机制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从整体上说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可以健全金融服务,同时金融的健康发展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由于金融组织在农村地区的缺失,金融发展反而会加快城乡收入差距。然后从实证分析角度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关系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金融发展具有产业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金融发展产业规模效应可以促进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手工业转移。收入差距将加大到完成工业化才能稳定下来。金融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结构、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越来越多贫困的人能够利用金融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降低普遍贫困程度,从而缩小收入差距。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以及现有的分配制度,使农民不能公平的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由于农业的弱质性,资金要素难以进入农业领域,农村金融剩余大量外流。农村正规金融的缺失导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而非正规金融的逐利性促使贷款人在获得资本收益的同时,掠夺了借款者的部分劳动收入,加重了借款人财务负担和社会分配不公。在实证检验中,运用1978-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指标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金融发展用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机构贷款/GDP)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衡量。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影响金融的发展。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我国金融结构以国有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金融中介层次单一,结构不完善。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导致商业性金融中介并不愿意在农村开展业务,农村地区金融中介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使我国金融发展不断降低服务门槛,使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务,尤其是使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共享金融发展的成果。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单纯的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不足以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由量向质转变,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质变,关键在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金融资源必须在帮助农村人口提高人力资本投资上发挥作用。十七大提出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更需要金融服务的完善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只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才能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享有多种投资手段,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对投资选择判断的准确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全体居民的收入,否则只会进一步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从金融发展角度系统的解释城乡收入差距,并试图较为完整的解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机制,并将经济增长、金融服务与金融危机作为传导机制中的中间变量进行分析。在分析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内在机制中,将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效率效应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如我国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农村金融外流严重等特殊国情,分析金融发展对我国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将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和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并采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金融机构贷款/GDP来表示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除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表示金融发展效率。在分析居民财产性收入时,将财产性收入分为物质性财产收入和非物质性财产收入,分析金融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居民在物质性财产收入和非物质性财产收入两方面都起到作用。本文采取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定性分析主要体现在第二、三章,运用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主要体现第四、五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再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