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PLA)及其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加入牙周抗菌药物替硝唑(TNZ)和盐酸米诺环素(MINO)制备原位成型缓释凝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在牙周炎治疗方面的效果。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原位成型缓释凝胶的制备采用聚乳酸(PLA)及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聚-L-乳酸-碳酸亚乙酯共聚物(PLEC)作为基质聚合物,溶解于无毒、水溶性好和生物相容性好的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MP)形成聚合物溶液,包裹牙周抗菌药物替硝唑或盐酸米诺环素制备原位成型缓释凝胶。凝胶原位固化成型后,内部形成多孔结构,药物通过扩散方式从表面和内部释放到体外降解介质。凝胶药物含量控制在5%,突释量仅为21.3%,能保持7d内有效抗菌浓度。聚乳酸原位成型缓释凝胶的优化在原位成型凝胶体系中,凝胶原位成型效果直接影响到药物体外释放,而凝胶原位成型效果和凝胶降解情况又受到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溶剂、载药量、增塑剂和药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聚合物分子量大,浓度高,凝胶原位成型效果越好。该凝胶体系必须采用无毒、水溶性好的溶剂。药物含量越大,原位成型效果减弱,药物体外释放速度加快。水溶性好的抗菌药物因其较易溶于释放介质,体外释放速度较水溶性差的要快一些。适当添加增塑剂有利于强化凝胶原位成型效果。将亲水基团引入聚乳酸,可以增强聚乳酸的亲水性,优化原位成型缓释凝胶。聚乳酸原位成型缓释凝胶的降解及释放特性PLA.TNZ、PLGA.TNz和PELA.TNz凝胶降解属于本体蚀解过程,即聚合物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凝胶开始失重,共聚物组成发生变化。PLEC.TNZ凝胶在体外不为磷酸盐缓冲溶液降解。聚乳酸缓释凝胶的药物释放受基质聚合物性质、药物含量和增塑剂等因素的影响,其释放行为分为2个阶段,即突释和缓慢释放。其中突释主要是因为凝胶原位成型时溶剂与水置换过程中形成的多孔结构加速了药物扩散,而且表面与凝胶结合不强的药物也迅速扩散。第二阶段的缓慢释放与聚合物的降解行为密切相关。聚乳酸缓释凝胶在室温下避光保存稳定性好,留样观察实验表明,保存18个月凝胶性质无明显变化。聚乳酸凝胶动物牙周炎模型治疗效果动物牙周炎模型的治疗效果观察表明,该药物持续抗菌消炎作用明显,治疗效果良好,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细菌指标,发现该药物对多种牙周炎致病菌有持续抗菌效果,是一种治疗牙周炎的可靠缓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