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袭击警察事件频频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从侮辱谩骂、围攻阻挠,到暴力抗法、殴打伤害民警,甚至打砸基层公安机关,更有甚者,在民警亮明执法身份后,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袭击警察事件频频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从侮辱谩骂、围攻阻挠,到暴力抗法、殴打伤害民警,甚至打砸基层公安机关,更有甚者,在民警亮明执法身份后,一些人仍然叫嚣“打的就是警察!”据公安部统计,自2001年至2005年,公安民警在执法中遇到阻碍或遭到暴力袭击,牺牲的有300余人,受伤的达1.68万余人。“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最具危险性的职业,而袭警事件已经成为导致民警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袭警行为不仅严重伤害民警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对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尊严的挑战,更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藐视、挑衅和践踏,对社会正义的严重亵渎。要遏制袭警行为、加强袭警问题的防范、提升民警的执法权威,应从整体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外因方面,警察执法环境受到法制环境、行政环境、舆论环境、经济软环境、人文素质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内因方面,主要因素有民警执法思想、执法程序、执法技能、执法艺术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规范、警民关系、心理素质等。本论文将公共管理理论引入袭警问题的系统分析与防范研究领域中,通过系统分析袭警行为发生的原因,运用公共管理中的环境影响和质量管理涉及的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等理论,提出要从强化袭警问题防范的法治环境建设、优化袭警问题防范的资源条件建设、实施袭警问题防范的过程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提升袭警问题防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制度建设,实施形象战略管理,这样才能高度树立民警的执法权威,有效遏制袭警行为的发生。本文强调的是目前就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而言,袭警罪的增设并不是当务之急,但要积极争取,关键是要端正态度,苦练基本功,内外兼修,密切警民关系,依法惩处袭警行为,打击敢于公然袭警的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树立民警执法权威。在手段上倡导“事后保护向事前保护拓展、从内部保护向社会保护拓展、从行政保护向法律保护拓展”模式。总之,当前阻碍民警执行职务和暴力袭警事件的发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因此袭警问题的防范要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规范、加强岗位培训、增加基层警力、改善警用装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改进执法监督、落实救护措施、加强舆论宣传、健全维权工作机制等多方面,标本兼治,进行综合施策和综合治理。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其他文献
介绍了景观榆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炼苗、栽植、抚育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景观榆的种植成活率和扩大种植范围提供参考。
让集电结势垒区穿通高阻集电区,并利用晶体管的击穿电压等于最大电场为雪崩击穿临界场强的电场分布曲线下的面积这种理论来设计高反压管的集电区参数,可以大大地减薄集电区的
本研究使用配置有Agilent DB-1701色谱柱的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系统对以丙酮为溶剂的17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混标每间隔10针样品的标样各组分峰面积进行了研究比对,得出了相
根据大兴安岭小白山科学考察和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小白山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真菌资源、水文资源等,并对小白山生态价值、经济社会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小白山是寒温带高山代表植物的生长区域,区域内具有发育良好的森林、灌丛植被类型,其中栖息着大量的寒温带类群野生动物,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稀有性。加强对小白山的研究和保护,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
摘要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在集中在7—8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4%。年际变化较小,趋势不明显。砚瓦川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和特点。
摘要 介绍了南方红豆杉的特征特性,并从采种、种子处理、种子催芽、营养土配制和装袋、播种、苗期管理、移栽等方面总结其种子育苗技术,以期为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子育苗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特征特性;种子育苗;皖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168-01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沉降时间对低浊度地表水样品总磷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水样品沉降30 min后,样品总磷测定值下降4.9%~12.3%;沉降60 min后,下降9.8%~19.8%
壳聚糖是一种氨基取代多糖,无毒、可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和氨基可与金属配位形成配合物,多数配合物的生物活性(抑菌、清除氧自由基和吸附低分子
本文将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农田土壤的定位比较研究及其生态肥对土壤养分调控的大田试验相结合,重点探讨了:(1)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土壤酶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