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深化发展严重滞后所形成的“质量陷阱”,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障碍。除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的客观因素外,主流工业化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片面定位是造成“质量陷阱”的极其重要的主观方面。主流工业化理论来源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产业自身得以充分发展成为其隐含的前提条件而不被纳入到理论研究视野。无疑,在解释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问题时,主流工业化理论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一致性,但工业化基础与背景的不同,使其必然在指导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时发生变异。当然,国际分工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角度对产业自身发展问题进行了相关性研究,但其内含的经济伦理缺陷决定了它必然加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化质量差距。因此,将产业深化发展纳入到工业化理论,是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质量,实现“速度” 和“质量”相统一的迫切要求,也是扩展产业经济理论研究边界的必然趋势。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这部分首先从当前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差距的表现入手,叙述了产业深化理论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该理论框架的研究价值,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对主流工业化理论进行了批判。这部分首先概要总结了主流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结出主流工业化理论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演进”,论述了产业结构理论与工业化理论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产业结构理论发展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面临的困境和主流工业化理论一般性特征的缺陷,提出了新产业理论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次,遵循“面”、“点”批判相结合的原则,对“双重标准工业化阶段理论”进行了个别意义上的批判。第三部分作为论文的最核心内容,提出了产业深化理论的基本框架。新增长理论关于内生技术进步的论证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毁灭机制”奠定了产业深化发展的理论机理基础。国际分工的客观存在,使产业深化表现为一国产业总体状态上或者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的趋势。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WP=4>而本论文主要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另外,论文还对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内容和边界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产业深化定量分析的基本指标、辅助指标及比较方法。第四部分根据“产业深化”思想,对主流工业化理论的一些重要内容做出了修正,认为应将信息工业化纳入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构成,将产业深化纳入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内涵。基于工业化新内涵,制度、技术与人力资本存量、R&D投入、政策等因素构成了发展中国家“质量”与“速度”相统一的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当然,这些因素的改善也构成了实现产业深化跨越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五部分对中国产业深化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考察,并选择了钢铁工业、纺织工业、汽车工业和信息工业,分别作为传统产业、当前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代表性产业,进行了分产业的案例研究。发现我国不仅产业深化总体发展滞后,不仅传统产业、当前支柱产业的产业深化发展滞后,而且当前新兴产业的产业深化发展同样没有摆脱滞后的尴尬境地。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它隐含着这样的含义:我国缺乏实现新兴产业产业深化的能力和基础,我国产业存在着永久处于生产与供给低端阶段的可能性。第六部分主要探讨了我国产业深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前景,认为尽管我国存在着各种“后进劣势”,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市场需求、科研开发、制度环境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空间,为此,要实施“重点产业”优先实现产业深化创新的模式和以“重点产业”带动“一般产业”的路径、“国家创新机制为基础,市场创新机制为主导”的产业深化创新模式、“主体多元化”的产业深化创新模式。另外,产业深化政策、产业深化发展战略、产业组织创新战略、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等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产业深化创新的全面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