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以慢性病系统软件为工具,研究以药师为主导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与传统慢病管理模式之间的管理效果差异,以及目前慢病管理系统软件应用于社区慢病管理的优势和不足,验证药师参与慢病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为药师工作的创新和转型提供依据。[方 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小板桥卫生服务中心确诊并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使用手机的种类和使用手机软件的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在常规门诊随诊和定期电话随访的基础上运用“CDMS”软件对该组患者进行日常管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慢病管理模式,只采用常规门诊随诊和定期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在干预1、3、6月后随访,收集上述软件的系统可用性指标(SUS)和管理效果观察指标:用药依从性(MMAS-8)、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低血糖发生率、血压(BP)、糖尿病抑郁状态(PAID-20)和生活质量(EQ-5D)。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 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CDMS”软件的系统可用性评分为61.85±9.47分。用药依从性控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干预1月后即有明显提高,且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在干预6月后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血糖、血压控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FPG均在干预1月后即有明显改善,而2h PG均在干预3月后出现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2h PG在干预3月后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的SBP在干预1月后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的SBP在干预3月后出现明显改善(P<0.05)。其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抑郁状态控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抑郁状态在干预1月后即有改善(P<0.05),但同一随访时间的糖尿病抑郁状态改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生活质量控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干预1月后即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生活质量在干预3月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 论]与传统慢病管理模式组相比,以药师为主导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严格地控制血糖,还能获得更优质的生活质量,但对低血糖发生率、血压、糖尿病抑郁状态改善的促进作用还需进一步验证。药师以慢病系统软件为工具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为患者提供药物重整、用药监督、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疗效评估等药学监护,不仅有利于药师价值的充分发挥,还能更好地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果。因此,药师的此类实践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