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从国外引进的番茄砧木种质资源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及抗病性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不同抗性水平种质资源对青枯菌侵染的生理反应;利用抗性强的砧木与本地区栽培品种进行嫁接试验,研究不同砧穗组合的嫁接亲和性及共生亲和性。研究成果为开展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及选育出适宜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的抗青枯病砧木杂交品种准备种质资源。主要结论如下:1.在桂南地区气候条件下对20份番茄砧木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栽培,通过比较各项农艺性状指标表明,各参试砧木资源植株生长发育良好,能正常开花结果,果实发育正常,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各砧木资源自交均能采集到种子,且种子均能正常发芽,其中发芽率大于80%的有9个编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物质条件。供试的砧木资源类型丰富,在植株形态特征、器官大小、果实类型及颜色等植物学性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2.对20份砧木资源于温室中进行苗期抗青枯病鉴定试验,初步筛选出高抗资源10份,抗病资源6份,中抗资源2份。综合农艺性状的表现,选取9份砧木资源于人工气候箱中再次接种评价抗病性,确认编号C、Q3、A为高抗(HR), K1、Q5、Q7为抗病(R),C7为中抗(MR),F3为感病(S),Y3为高感(HS)。3.对不同抗性砧木资源(品种)受青枯菌侵染后植株体内的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青枯菌植株叶片中的POD、PPO活性较未接种的植株显著提高,且酶活性高低与抗病性水平呈正相关,认为POD、PPO活性可作为番茄抗青枯病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4.选择编号为A、C两个高抗砧木与3个栽培品种(品种名分别为:0626、红贝贝、粉贝贝)进行嫁接成活率和防病效果的对比研究,并分别以接穗自根苗为对照进行田间栽培试验。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均在80%以上,表现出较高的嫁接亲和性,但不同砧穗组合的嫁接亲和性存在差异,砧木A的嫁接成活率高于砧木C。对4个嫁接组合(砧木A、C分别与0626、粉贝贝嫁接)进行抗青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自根苗,参试的嫁接组合具有明显防病效果,其中砧木A的防病效果在40%以上,砧木C近70%,砧木C嫁接组合的防病效果高于砧木A嫁接组合。嫁接苗在定植初期(30d)的株高、叶片数、花序数等生长指标均低于自根苗,但定植后45d、60d大部分嫁接组合与其自根苗在上述指标上已无显著差异,而嫁接苗的增长率均高于自根苗,说明嫁接具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嫁接苗的始花期较自根苗推迟2-6天,在第1-3花序的总花数、总结果率、单果重、果形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上嫁接苗与自根苗之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嫁接苗的前期产量低于自根苗,而后期产量大部分嫁接组合高于自根苗,在总产量上砧木C与0626、粉贝贝的嫁接组合比其自根苗分别增产5.13%和5.39%,其余4个嫁接组合的总产量则低于其自根苗,但参试的6个嫁接组合与其自根苗之间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