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Arid1a蛋白表达情况与胃癌发病及其肿瘤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2012年至2015年之间行胃癌根治术以及胃良性病变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排除胃原位癌及远处器官转移患者。对胃癌标本(含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粘膜的组织蜡块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一抗为兔抗人单克隆Arid1a抗体,克隆号EPR13501)。在两位病理医师指导下对每张切片进行结果判定。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以及肿瘤病理特征等资料;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完成正常胃黏膜免疫组化染色42例以及胃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104例,其中包含癌旁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75例。Arid1a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以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4.76%(2/42)、8.00%(6/75)、23.08%(24/104);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最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正常胃黏膜vs胃癌组织,P=0.008;癌旁组织vs胃癌组织,P=0.008)。Arid1a蛋白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缺失率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以及饮酒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但与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通过分析发现,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与肿瘤位置,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神经侵犯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在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实验结果显示T3+T4期胃癌病例占63.46%(66/104);肿瘤浸润越深(T分期),其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越高。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在T3、T4期胃癌患者中分别为30.00%(9/30)、33.33%(12/36);明显高于T1期(6.67%,1/15)及T2期(8.70%,2/23),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8)。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越多,胃癌组织中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也越高,其中N2、N3胃癌组织中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1.82%(7/22)和41.38%(12/29),明显高于N0(6.90%)及N1(12.50%)的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在伴有脉管侵犯的胃癌患者中,其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无脉管侵犯的胃癌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7.50%vs14.06%,P=0.008)。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胃癌患者中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最高,达42.42%(13/41),明显高于肿瘤小于等于3cm(5.88%)和大于3小于等于5cm(21.62%)的胃癌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既往有胃溃疡病史的胃癌患者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率高,提示Arid1a蛋白表达缺失与胃溃疡有关。Arid1a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等肿瘤特征有关;提示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的胃癌患者具有较差的肿瘤生物学行为。Arid1a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病有关,提示Arid1a基因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