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酸氯米帕明为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抑郁症和抑郁状态的治疗,是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物。该药物作用在于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的阻断作用更强,从而发挥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亦有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该类药物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使其不能充分发挥疗效,患者对其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差。为了改善患者用药的顺应性,减少每天服用次数,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以降低副作用,达到药物作用持久的目的,本文制备了盐酸氯米帕明缓释微丸,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考察了盐酸氯米帕明的制备工艺,缓释包衣层处方的组成,缓释微丸的初步稳定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制备的盐酸氯米帕明缓释微丸稳定性好,体外释放可达12小时。
建立了盐酸氯米帕明缓释微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微丸的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含量测定及缓释微丸释放度测定,经过方法学考察适用于本品的体外质量控制。处方前研究表明盐酸氯米帕明水及pH2.0~7.4的缓冲液中均易溶,且稳定性良好。
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方法研究了盐酸氯米帕明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肠回流液中药物及酚红的含量,通过计算酚红的浓度校正相应时刻供试液的体积。结果发现盐酸氯米帕明浓度为5、10、25μg/ml时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0.74±0.045)、(0.78±0.034)、(0.77±0.05)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0.026)、(0.67±0.032)、(0.68±0.030)和(0.56±0.031)h-1。盐酸氯米帕明大鼠肠道均有良好的吸收,在不同药物浓度下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不变,在4.8~7.4到pH范围内,肠回流液的pH对药物吸收无显著性影响,盐酸氯米帕明在小肠的吸收呈表观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氯米帕明微丸,实验中对影响微丸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粘合剂的种类、供粉量与喷浆速度、喷枪喷雾条件和抛光时间等进行考察,优化了各项工艺参数。经过起模,层积含药微丸的制备等过程,制得16~20目微丸。其表面光滑圆整,粒径均一,流动性好,脆碎度低,微丸无骨架结构,为下一步制备膜控包衣微丸奠定良好基础。
选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R) NE30D)为包衣材料采用离心包衣造粒机,对盐酸氯米帕明微丸进行包衣。分别制备了缓释与速释两种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考察了包衣的浓度、包衣增重、滑石粉用量、制孔剂的选择及用量、抗静电剂的用量以及包衣温度等因素对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包衣后的缓释与速释微丸按比例混合后所得盐酸氯米帕明缓释微丸与市售普通制剂相比有显著的缓释效果,体外溶出曲线显示缓释微丸的释药比较符合Ritger—Peppas方程。对制剂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遇光易变色,在高温、高湿中稳定性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