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语日常交际中作为回应行为的积极评价行为。研究语料源于70个小时自然发生的日常会话的录音,包括朋友、家人、同学之间的对话等,从中我们截取了115个作为回应行为出现的积极评价序列,并运用会话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转写和分析。基于这些语料,本文主要研究了交际参与者是如何执行和回应这一行为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1)作为回应行为的积极评价通常出现在怎样的交际环境或序列环境中?2)积极评价的执行者如何设计其话轮?3)积极评价的接收者如何作出回应?基于现有语料我们发现,作为回应行为的积极评价可能会出现在以下六种不同的社会行为之后:自我表扬、自我贬低、有倾向的问题、困难讲述、给予/答应某一请求以及告知行为。这六种不同的行为对于积极评价的出现具有不同程度的投射性,其中,自我表扬、自我贬低以及有倾向的问题对于积极评价出现的投射性最强,其次是困难讲述与给予/答应某一请求,告知行为的投射性最低。在话轮设计方面,我们发现,交际者在执行积极评价时采用的话轮设计方式主要有三类:主观评价类、陈述事实类以及主观评价与陈述事实相结合类。主观评价类包括直接评价交际对方和评价交际对方所属类别两种形式。事实汇报类包括陈述一个具体的事实、对比两个事实以及转述第三方话语三种形式。会话分析研究方法认为,执行某一行为的话轮设计方式与其所出现的序列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发现:如果在之前的序列中交际对方(即被评价者)表明或暗示自己某一方面值得被肯定,那么积极评价行为的执行者倾向于采用主观评价类的话轮设计方式。相反,如果在之前序列中没有出现上述暗示,积极评价行为的执行者则倾向于使用陈述事实类或主观评价与陈述事实相结合的话轮设计方式。关于对积极评价的回应,我们发现,回应者给予的回应主要有同意、不同意与回应缺失三种类别。当交际对方(即被评价者)同意积极评价时,通常会做出升级或者降级的第二评价。当交际对方不同意积极评价时,通常表现出强不同意与弱不同意两种回应方式。积极评价回应的缺失与积极评价所出现的序列位置以及积极评价执行的最终行为紧密相关。当积极评价出现在一个讲述序列中或积极评价执行的行为并不是其所在话轮执行的主要行为时,交际对方倾向于不对积极评价进行回应。此外,当积极评价最终执行的是感谢的行为时,交际对方倾向于同意积极评价,而当积极评价最终执行的是安慰的行为时,交际对方倾向于不同意积极评价。在对作为回应行为的积极评价所出现的序列环境,话轮设计以及其回应方式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进一步探讨了作为回应行为的积极评价的特征。我们认为,作为回应行为的积极评价是一种支持性的、有助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行为。本研究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汉语日常交际中作为回应行为出现的积极评价行为。本研究从交际参与者视角(而非研究者视角)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探讨,为积极评价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对其它社会行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本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语日常交际中人们是如何执行和回应积极评价这一行为的,此外,本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