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塞尔的现象学构成了海德格尔思想的起点。正像其他所有现象学家们一样,现象学的明见性原则是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最根本的信条。同时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最终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分道扬镳。按照现象学的明见性原则,自身被给予性是合法认识的唯一标准。只有直接被给予的东西才是可靠的,并且只要是直接被给予的东西就必须要如其给出的那样加以接受。但在从本质现象学向先验现象学转向的过程中,胡塞尔却把理论反思的无可置疑性原则当成了更加根本的原则,认为直接被给予的断然明见性必须建立于无可置疑的绝然明见性之上。海德格尔批判了胡塞尔这种对现象学根本原则的背离,坚持了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始终面向和追随自身被给予的实事本身构成了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取向。通过对现象学原则的深入贯彻,他超越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反思的方法,提出了非对象化的解释和思的方法。海德格尔强调现象学的方法特征,力图将现象学从胡塞尔所赋予的意义下解放出来。他反对胡塞尔将现象学局限于意识领域,批判胡塞尔将意识从人的整体存在中抽象出来孤立的加以研究。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在人的整体存在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意识意向性的实质。现象学的真正实事就是实际生命经验本身。他将这种实际生命经验本身与一直贯穿于西方传统哲学中存在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存在才是现象学的本己实事,现象学与存在论是同一的。这样,海德格尔就提出了此在的现象学——基础存在论,并由此超越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传统。基础存在论的思路是试图在此在的本真状态中寻求存在的一般意义。然而,此在首先和一向处于非本真的遮蔽状态中。基础存在论要求消除事实上已经被给予的、属于实事本身的遮蔽,这显然已经违背了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要求,无法通达作为真正实事的存在本身。出于彻底贯彻现象学原则的需要,海德格尔便从从基础存在论转向了直接面向存在的存在之思。面向实事本身就是要置身于遮蔽之中,接受和倾听包含遮蔽的实事。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逐渐用“本有”取代了“存在”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并最终超越了形而上学的主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