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关系将得到极大的加强。随着我国优势产能对东盟的积极输出,中国高科技企业积极布局东盟国际市场,这些中国跨国公司在东盟设立的子(分)公司成为中国-东盟跨国技术转移重要渠道。成功的跨国技术转移是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关键。但跨国技术转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需要耗费组织巨大的成本和资源,即使这样,也难以保证成效。中国企业在东盟的跨国经营过程,同样面临如何有效管理技术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跨国技术转移等问题,厘清中国-东盟母子公司内部技术转移机理对中国企业在东盟的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和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看,也有助于加深对南南型国际技术转移的认识,丰富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转移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国家跨国组织正确制定技术转移战略和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从宏观上回顾了跨国技术转移相关研究的演进历史及整体研究框架,对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的相关理论演进进行了回顾和评析。在对国外跨国技术转移的四个重要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后,对国内外跨国公司内部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文献梳理。文献研究发现:(1)现有文献几乎都是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研究,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转移研究尚未被关注;(2)现有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多于对因素间的作用机理的探讨;(3)北南型技术转移和南南型技术转移的比较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本研究借鉴跨国公司理论、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技术势差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东盟母子公司间的跨国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选取了在“北南型”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中已普遍达成共识的五个要素:吸收能力、吸收意愿、交互活动、关系感知和学习型文化为中介因素,探讨了“高内隐性”的技术知识通过这五个中介变量影响跨国技术转移效果的机理和路径,构建了中国-东盟母子公司间跨国技术转移的初始机理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问卷法对中国驻东盟子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PLS-SEM方法对研究假设和初始模型进行了评估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同时,为了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还搜集了来自欧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模型比较。对比研究发现,中国-东盟母子公司间(南南型)的跨国技术转移过程机理与欧美-中国母子公司(北南型)间的技术转移过程机理具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1)本文选取的五个中介变量(吸收能力、吸收意愿、交互活动、关系感知和学习型文化)均中介了技术属性对技术转移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2)在中国-东盟母子公司间的跨国技术转移过程中,影响技术转移效果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学习型文化,不仅有学习型文化对技术转移效果的直接影响,还有学习型文化通过吸收意愿促进技术转移效果的间接影响;(3)在中国-东盟母子公司间的跨国技术转移过程中,吸收能力同样是影响技术转移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吸收能力对技术转移效果的影响是通过提升吸收意愿来实现的。(4)与中国-东盟模型不同的是,在欧美-中国母子公司间的跨国技术转移过程中,关系感知是影响技术转移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关系感知成为其余四个中介变量的汇聚出口,并最终影响技术转移效果。(5)在两个不同的情境中,交互活动对关系感知均表现出了较强的影响作用。无论是中国驻东盟子公司还是跨国在华子公司中,母子公司间如有较为频繁的交互活动,可使子公司员工对母公司的信任程度增强,容易形成对母子公司间的关系的正向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