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新鲜肿瘤组织,建立神经母细胞瘤体外细胞系,通过建立神经母细胞瘤荷瘤鼠原位荷瘤与转移瘤模型,比较二者差异,从而证明肿瘤异质性理论并进一步探讨神经母细胞瘤转移机制。方法:分2批建立神经母细胞瘤荷瘤鼠模型,先利用从术中新鲜肿瘤标本建立人体外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制备单细胞悬液,通过Typlan细胞计数法,调整细胞浓度为2.5×10~7/ml。接种于裸鼠(N=11)和SCID小鼠(N=3)皮下,建立荷瘤鼠原位荷瘤与转移瘤模型,再利用荷瘤鼠模型建立的鼠原位瘤体外细胞系及我们自建的人体外细胞系,再次接种于裸鼠(N=20)皮下(人细胞系N=8;鼠细胞系N=6)及腹腔(人细胞系N=6),观察并比较致瘤情况。接种浓度均为2.5×10~7/ml的单细胞悬液0.5ml。结果:裸鼠2批共接种34只,第一批接种14只,致瘤7只,其中单侧皮下致瘤3只,双侧腹膜后致瘤1只,全身转移有明显恶液质体征的裸鼠1只(有明显的肝脏转移和恶液质体征),SCID鼠2只致瘤,其中1只单侧皮下致瘤,1只腹膜后双侧致瘤。即裸鼠(5/11)和SCID小鼠(N=2/3)荷瘤成功。以上均经过体格检查及CT和核磁共振病理检查证实。裸鼠致瘤率为45.5%,SCID鼠致瘤率为66.7%。致瘤时间最短4周,最长18周,平均9.5周;第二批接种20只,全部致瘤,其中鼠原位瘤体外细胞系皮下接种组6只仅接种局部致瘤,人体外细胞系皮下注射组则5只发生注射原位局部致瘤,3只发生肝脏或腹腔转移,腹腔接种6只均出现腹部脏器转移。所有转移瘤模型均有肝脏转移,均经病理证实。致瘤率为100%。致瘤时间最短4周,最长10周,平均7周。结论:我们两次均成功建立神经母细胞瘤荷瘤鼠皮下原位荷瘤及转移瘤模型,同时转移瘤模型均有肝脏受累,证实我们自己建立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具有局部致瘤及转移特性,并且转移具有器官特异性的特点,说明细胞系中存在具有转移潜性的细胞亚群,而此类细胞亚群正是肿瘤转移的细胞生物学基础,从而证明肿瘤异质性理论,为进一步探讨神经母细胞瘤转移机制奠定基础,并为下一步通过基因芯片寻找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相关基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目的:比较神经母细胞瘤荷瘤鼠模型原位瘤和转移瘤基因表达谱,寻找与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相关基因改变,深入探讨神经母细胞瘤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SuperArray系列Oligo Tumor Metastasis Microarray基因芯片4张分3组对同一细胞系建立的荷瘤鼠模型原位瘤及转移瘤组织进行芯片杂交,检测发光信号,通过对图像和数据分析比较原位瘤与转移瘤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113个候选转移相关基因中,筛选出2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介导细胞黏附、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因子、细胞转录、细胞周期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凋亡诱导等方面。结论:同一细胞系建立的荷瘤鼠模型转移瘤与原位瘤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特性密切相关,这些基因有可能成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潜在的代表基因而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