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是造血系统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所有成熟血液谱系能力的一类群细胞,它们对于维持机体的造血内稳态以及免疫功能尤为重要。HSCs移植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部分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骨髓和造血障碍以及免疫缺陷的有效疗法,但是在临床上仍存在局限,比如骨髓移植以及外周血HSCs移植的配型困难、供体不足以及免疫排斥反应等。而脐带血HSCs移植虽然克服了这些困难,但单个脐带中的HSCs的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病人的造血重建需求。HSCs的体外扩增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最直接而有效办法。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培养体系,目前HSCs的体外扩增还远远不能达到临床要求。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以及卵黄囊动脉附近的内皮细胞可以支持HSCs的体外扩增,而其他成体组织分离的内皮细胞没有这种能力。经过不断尝试,我们确定无血清共培养体系,将卵黄囊内皮细胞与LSK(Lin~-Sca1~+ckit~+)细胞共培养九天后,与单独培养LSK细胞的对照组相比较,共培养后的LSK细胞及HSCs(Lin~-Sca1~+ckit~+CD150~+CD48~-)扩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SK细胞数量由3x10~3个九天后可扩增到约1.3x10~5个,扩增约43倍,而对照组由3x10~3个九天后扩增到约6.7x10~3个,扩增约2倍;共培养后九天后,HSCs的数量可扩增到约为3x10~3个,而对照组HSCs数量只有约100个,与共培养实验组差异明显。我们收集共培养九天后的所有细胞进行了竞争性骨髓移植实验,移植后第1、2、3、4个月分析嵌合率和谱系分化,结果发现体外扩增的HSCs具有更强的造血重建能力,且偏向淋巴系细胞分化。以上实验说明卵黄囊内皮细胞可促进HSCs的有效扩增。我们通过接触型共培养和非接触型共培养(Transwell)实验初步证明卵黄囊内皮细胞通过膜型因子与分泌型因子共同调控HSCs的体外扩增,其中膜型因子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具体因子及调控机制我们还将深入研究。Notch信号通路已被多次证明与HSCs自我更新、增殖等密切相关。我们构建了不同活化程度Notch信号的卵黄囊内皮细胞系,在体外共培养实验中,我们发现内皮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无论是活化还是抑制状态都不能扩增LSK细胞,推测可能是我们的培养体系中缺少了微环境基质细胞的作用或CXCL12、IL11等细胞因子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骨髓微环境内细胞信号对HSCs的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解决HSCs体外扩增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