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并强调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民族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我们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体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而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重视对青少年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的研究是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充分了解青少年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和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青少年教育中以更符合个体发展规律和心理学规律的方式实施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现有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侧重于具体某方面的描述,缺乏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研究和整合研究。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等统计方法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初步的分析,编制出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发展特点进行了考察。综合研究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问卷适用于12-23岁的青少年,由五个分问卷构成,包括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发展价值观、国家价值观、荣辱观。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信度为0.94,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具。2、从总体上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中等偏高程度,呈现比较明确、积极的状态。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维度上看,发展不平衡,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国家价值观得分最高,政治价值观得分最低。3、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因子发展不平衡,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段、区域、家庭来源的青少年,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4、教育对策:重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均衡发展;教育中要重视和遵循青少年两性特点;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城市的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学校、家庭、理论和社会实践多角度多方式地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