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轨阶段,然而长期存在的大规模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一些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端重复现象,造成某些产业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经济结构、供求结构、高低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多方失衡,甚至引发系统性经济危机。因此,如何有效预防产能过剩的形成并有针对性的化解已形成的过剩产能,是国家、政府、企业、学者都颇为重视的话题。内生增长战略告诉我们自主创新是“新常态”背景下新的突破点,也是实现平稳优质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或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依靠自身核心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大技术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及作业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开拓高层次消费市场,抢占需求先机,在多变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践行者,因此,从微观切入,站在企业内部自身驱动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产能过剩关系,对产能过剩治理寻找更具操作性的手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理论机制的分析中,本文站在技术创新理论基础上,首先介绍了不同创新类型与产能过剩关系:产品创新紧跟市场,贴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易形成过剩产能,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过剩产能的化解;工艺创新有较高的核心技术门槛,是对工艺设备、作业流程、资源组合的创新,一般历时较长,我国基础技术薄弱,早期多依赖“一揽子”成套设备的引进,在产能建设周期长的产业中容易形成重复建设,同时这些企业通常在淘汰时有一定的退出壁垒,因此早期渐进性工艺创新造成了一些产业内部结构性产能过剩。其次,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能过剩的治理路径:从产能过剩自身角度,技术创新不仅在源头有效预防过剩产能的形成还可以在化解阶段对低端产能的淘汰起到促进作用;从市场需求角度:技术创新引导高层次消费需求,低端产能缺少市场会加速淘汰,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异质化拉大需求,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本文选择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研究价值,创业板经济行为更多样更动态,包含各行各业,研究范围更大,经过筛选得到284家上市公司2015-2018年四年的数据,共1136个观测点。依照学术界统一方式,用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过剩程度,数值越小,产能过剩情况越严重;用创新效率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数值越大,企业技术水平越高。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在Deap2.1中得到创新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两个综合变量,再将综合变量创新效率和产能利用率分别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将影响产能的一些公司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用stata15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回归结果发现企业创新效率与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并采取改变模型用时间固定效应回归、减少控制变量和选取制造业小样本固定效应回归这三种方法来进行稳健性检验。因此得到主要结论:技术创新对产能利用率有正向影响,即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有效治理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企业规模、固定资产净利润率等控制变量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认为在对企业进行规模扩张、设备投资时要慎重。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在开展创新活动时,针对不同企业更应该“因人而异”的选择创新类型、研发投入力度和技术方向。因此给出以下建议:作为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积极性,引进的同时注重学习吸收,与市场做好信息交流,对创新的效果、风险有良好的预判等;作为政府:1、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专项资金补助等大力鼓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使企业与消费者、与竞争对手有直接接触,避免行业内结构性过剩。2、加强对研发成果的保护,完善专利法,明晰产权界定,提高违法成本,并建立监督预警机制,有效降低“搭便车”等不劳而获的窃取技术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