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0世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备受世界人民喜爱,他的创作遵循心理现实主义原则,擅长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堪称名副其实的“心灵猎手”;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战争有着切肤的体会和深刻的认识,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矢志不移地坚持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在流派迭出、异彩纷呈的20世纪,茨威格以独特的角度保持了现实主义风格并得到认可,取得了巨大成功。茨威格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很好地体现了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对20世纪文学表达方式的开创。对茨威格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的研究一般都是分析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和心灵激情,而对欧洲传统现实主义的影响以及与意识流小说的关系则只有少量文章涉及。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进行了理性的认知和概括,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各章节具体内容概述如下:前言。述评迄今为止有关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研究情况;指出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创新性。第一部分,茨威格小说与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是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萌芽和成长的肥沃土壤,茨威格认识到现实对文学创作的重大意义,立足现实,感情发自肺腑;注重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刻画人物,辩证地认识性格的二重性。茨威格尤其擅长描写人物性格二重性,在爱恨交织、进退维谷的矛盾中,人心的广袤无垠一览无余,通过人物内心所反映出来的现实生活也跃然纸上。第二部分,茨威格小说与精神分析学的联系。精神分析学说是茨威格小说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茁壮成长所吸取的丰富营养。弗洛伊德是茨威格的良师益友,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茨威格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茨威格擅长通过对人物心灵的描写来反映现实,其笔下受制于心灵激情的“恶之花”的狂野绽放,充分反映了人物内心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斗争,尤其是性本能的爆发性力量。茨威格和弗洛伊德一样认同“无意识”的威力,认为它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茨威格还认为,人可以通过另一种途径完成对自我的认知,那就是梦的解析,他在小说中多次描写不自觉流露人无意识欲望的梦,通过梦境表现人们被压抑的欲望。这与弗洛伊德“梦的本质是现实愿望的达成”这一观点殊途同归。然而,茨威格的小说也并非弗洛伊德理论的完全照搬和机械重复,而是批判地继承了其中的合理成分。茨威格的描写服从于刻画人物内心的需要,使人物置身于特定环境,并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寻求道德上的回归。茨威格本人也反对把自己的作品看做弗洛伊德的简单图解。第三部分,茨威格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关系。20世纪的文坛精彩纷呈,百花齐放,“内倾化”趋势明显,茨威格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和意识流小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有着共同的写作背景和历史处境,两次世界大战是他们共同罹受的痛苦,在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学的孜孜追求中,冲破了“宏大叙事”的束缚,深刻解剖人类在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状态下的心路历程,各自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法。其实,无论是茨威格还是意识流小说均接受了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注重对人物心灵的刻画,描写意识的流动,重神似,轻形似,追求内在真实。但茨威格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和与现实的映照,充分运用“期待遇挫”的艺术魅力。茨威格与其独特的“西方犹太人”身份相一致,并不脱离对情节的刻画,批判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字里行间充分展现出萦绕其一生的“维也纳情结”。结语部分充分肯定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巨大成就,解析作为欧洲人的茨威格和作为犹太人的茨威格对其心理现实主义风格形成的独特作用,总结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的形成和主要特征,抓住解读其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关键,认识茨威格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