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住”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动补结构“V/A住”的用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图对“V/A住”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V/A住”是现代汉语常用的一种动补结构,与其他动补结构不同,“住”作补语已经渐趋虚化,它有其独特的个体特征。“住”用作结果补语时可表示两种意义:第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停止;第二,表示动作结果的“牢固、稳固”。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着重讨论了“V/A住”对动词的选择、“V/A住”的句法特征、“V/A住”的语义特征以及“V/A住”的语法化等几个问题。第二章从可进入“V/A住”结构的动词或形容词入手,明确可进入此结构的动词或形容词,并根据“住”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意义为之归类。最后排除了不能进入此格式的动词的类。第三章从句法特征入手,分析“V/A住”结构的主语和带宾语的问题,不同类型的主语对应不同性质“V/A住”结构;并初步解释了“V/A”带宾语和“V/A住”带宾语不一致的问题。接着分析“V/A住”结构与“了”的共现与区别,最后以具体的个案为例分析了相关固定短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词汇化历程。第四章从语义入手,分析“V/A住”自主范畴,它是否自主主要依靠于补语“住”前的动词;并分析“V/A住”结构的表体倾向,确定“住”为准表体助词,有条件地表示“完成体”;接着分析“V/A住”结构所在句式的语义,并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V/A住”结构的隐喻。第五章从历时平面上研究“V/A住”语法化的历程,“住”在周、春秋时代已经出现,而“V/A住”则始用于六朝、隋时期,但此时并不是动补结构,而是连动结构,到了清代,“VO不住”语法化为“V不住O”,动补式“V/A住”结构彻底形成。最后分析了其语法化的影响动因,“V/A住”结构的语法化主要受到了认知规律、结构形式的变化、语义变化以及同类动补格语法化的促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 《画法几何》中的空间几何问题常常涉及到点、线、面之间的从属、平行、垂直、相交等问题。对于简单的题目,可以利用投影规律很快解决;但对于某些较复杂的综合题目,需要
“一A一B”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格式,它形式简炼,意蕴丰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以及变换分析的方法,以“三个平面”理论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人们总是无意识地接触和经历着文化符号和文化现实,但是,人们很少会将自己从无意识的感知文化符号
关于最值问题通常的思路是借助函数或基本不等式来着手处理,对于本文中所涉及的三角形最值问题可以用上述一般方法来处理,而更机智的处理方式是用轨迹法刻画三角形的第三个点
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化学反应是由一系列基元的自由基组成的复杂链式反应。基于甲烷燃烧详细机理,研究爆炸过程中主要物质和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获得影响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
近年来由于实验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巨大成就,化学反应动力学得到飞跃发展。从宏观方面,由于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工业化学反应体系(反应器)自动化程度大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大
江华县胡青村新化话是一种汉语方言脱离原有语言环境逐渐演变分化的典型。本文以汉语方言学、对比语言学为理论指导,运用调查、描写、比较、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华县胡
“互文性”理论与现代语言学有着深厚的学科渊源,但迄今一直未能很好地被用于解释具体的语言现象。尽管对语篇互文性的分析可以深刻揭示语篇的生成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却一直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荀子》是先秦诸子中一部富有语言特色的传世典籍,其文献真实性强,涉及面广,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汉语的基本特征。古汉语述宾结构
本文在简述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的基础上,针对在台土耳其人的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分析他们在汉语学习策略上的总体使用情况,并将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