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雌激素干扰物,广泛用于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中。随着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暴露于双酚A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许多动物试验研究已经证实双酚A具有生殖毒性作用,并且能够影响正常的代谢功能。也有研究表明,双酚A能够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并诱发胰岛素抵抗。本试验旨在了解双酚A是否会对INS-1细胞产生DNA损伤,并初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毒性效应机制。方法:本实验选择大鼠胰岛β细胞(INS-1),在不同浓度双酚A25、50、100μM条件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双酚A诱导的DNA损伤及DNA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这种DNA损伤的可能机制,本次试验采用荧光分子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及羟基喜树碱荧光素(OPT)的方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和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变化情况,并通过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抗氧化干预试验,进而说明氧化应激性损伤在DNA损伤中的作用。试验结果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v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彗星试验显示双酚A能够引起INS-1细胞DNA链断裂,呈彗星样拖尾,随着双酚A试验剂量的增加核DNA向彗星尾部迁移增多,尾长增加,尾矩以及尾DNA%明显增大,与DMSO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不同剂量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印迹法显示DNA损伤相关蛋白p53及p-Chk2(T68)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发现试验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生成明显增多,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下降,提示了氧化应激状态存在。经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氧化剂干预后,显示细胞内活性氧物质生成减少,同时细胞DNA链断裂情况减轻,DNA损伤蛋白p53及p-Chk2(T68)的表达水平相应下降。结论:双酚A能够引起INS-1细胞的DNA损伤,造成DNA损伤蛋白(p53,p-Chk2(T68))的表达增加。双酚A能够诱导INS-1细胞中活性氧物质生成增多,使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试验显示,INS-1细胞内活性氧物质生成明显减少,细胞DNA链断裂程度减轻,损伤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说明DNA损伤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