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一词在新的《语文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它的独特地位。如何来理解这个词是解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支点。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中饱含了这一思想,为我们深入理解“习惯”一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基于此,解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会再是难题。本文《引言》中从分析新版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中有关“习惯”的提法入手,探讨了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习惯论的缘起和动机,并初步阐释了研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还简要梳理了叶圣陶先生习惯理论的形成过程,明晰了其理论的大致脉络。接着在第一章中,我们从习惯的一般概念开始,阐述习惯所具有的基本性质和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习惯论的基本内涵,把概念的理解从一般向特殊进行深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习惯理论包含了浓厚的实践观点,把习惯学习的中心指向具体的行动,在行动中形成习惯,并依靠习惯来解决更好的行。“教是为了不需教”这句名言在叶圣陶的习惯理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叶圣陶的习惯理论也体现了他将习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立足在人生上。换句话说,他的习惯理论是与其整个语文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即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的第二章讨论了叶圣陶教育思想中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习惯形成的方法等。在第三章里,我们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习惯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个子类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和阐释。最后一章,在解读完叶圣陶的习惯理论后,对他的理论进行了一个简要的评价。虽然叶圣陶的习惯理论有诸多不足,但是他的习惯论给我们解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阶梯。通过它,我们能够窥见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具有极大的前瞻性。只要语文教育的老问题和实质不变,我们就有对其理论进行研究的必要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