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至阴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实证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与普通针刺组做对照,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实证型偏头痛患者64例,使用Doll’s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完成61例。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患者均需填偏头痛评估量表。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治疗前总评分为14.68±3.54,治疗后评分为4.84±3.97,说明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5.13±3.15,治疗后评分为7.20±4.68,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两种方法均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方法治疗偏头痛均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为4.84±3.97,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为7.20±4.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实证型偏头痛症状方面比对照组更显著。3.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86.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至阴穴放血配合针刺与普通针刺均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两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改善偏头痛症状和功能方面,运用至阴穴放血配合针刺的方法较运用单纯针刺的方法有优势。且治疗肝阳上亢型较其他两型更有明显优势。所以至阴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尤其是治疗肝阳上亢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