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士是春秋战国各国权臣政要招揽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兴起于春秋,战国发展到顶峰。其时上至国君、诸侯、达官贵人,下至有一定身份的人,都争相养士。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等战国四公子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几位。本文即对四公子的养士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四公子养士的背景、具体情况、实际效果、四公子养士的异同、四公子与吕不韦养士的比较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大变革时期,这段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还是在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等方面,均显示出深刻的历史变化。其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变动、世族世官制度的没落上,而社会阶层的变化主要是士的崛起和养士风气的兴起。四公子所养士人种类众多,分为“智、勇、辩、力”四大类,其中有不少杰出人才,积极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建功立业。最后,还就四公子对门客的待遇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他们给予士人待遇普遍较高,但这种待遇有等级之分,并且,四公子还通过放债、收租等方式来维持门客的吃用。并且,他们的养士行为不但极大地扩大了个人势力,而且对国家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四公子养士的相似性较多,他们养士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他们的身份优势和个人魅力;在养士的作用和结果上,都对国家有过贡献和扩大了自身势力;在识人方面,四公子眼光都有欠缺之处。另外,四公子与士人之间的情感态度各不一样,有亲有疏。在择士的标准方面,他们也各有原则,门槛有高低之分。最后,从推动社会进步、所养士人自身素质等方面来看,四公子养士略逊于吕不韦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