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作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年度伊始,国家出台的政策就表现出了对该问题极大的关注,无论是“一号文件”的出台,还是“两会”的召开,焦点问题都与其密不可分。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生活水平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很早就受到了国际著名学者的关注,以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为代表和基础的一系列模型设计和研究都为该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决定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独特的政治经济形势使得中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两栖”流动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笔者正是针对这一现象,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一收入差距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意愿。同时,由于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机器设备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随之迅速提高,也使得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希望通过这一途径改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正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动力。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根深蒂固,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不仅局限于城乡间,也存在于城市(镇)不同的部门之间,农村劳动力在经过对风险、收益、成本等因素的全方位权衡后,做出在城乡之间“两栖”流动的理性选择,即每年固定往返于城乡之间,既通过在城市(镇)的打工获取一定的收入,同时也不放弃农村的纯农业或非农产业收入,也就是所谓的“离乡不离土”现象,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却也阻碍了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实质性提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农村劳动力“两栖”流动现象的原因做出理论和实证分析,并结合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现状探究其解决对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之后,在本文的写作中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特殊性,农村劳动力“两栖”流动的现象并没有成为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即便是中国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也极为有限,因此,将文章的立足点落在探讨中国农村劳动力“两栖”流动现象上正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但由于可借鉴的文献较少,也给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部分数据是由可查询数据计算得出,因此具有一定的误差。在计量模型的设定方面,为了便于研究,应用的相关假设条件也与现实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同样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但总体看来,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两栖”流动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水平,稳定其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水平科学合理、实质有效地提高,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