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lker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生产耐磨钢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具有很大差距,提高耐磨钢性能,减少钢材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对国内农机,水电,采矿行业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为了减少国内对进口钢材的依赖,提高国内耐磨钢的性能,在分析瑞典产SB型耐磨钢和B24S型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基础上,进行B24S型耐磨钢热处理工艺研究,旨在通过热处理使得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万能力学试验机等设备对SB型耐磨钢和B24S型耐磨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设定不同的热处理方案进行热处理实验。对瑞典SB型耐磨钢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得知,试样的主要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组织均匀细小。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抗拉强度达到1360Mpa,屈服强度达到1240Mpa。B24S型耐磨钢热轧状态下的微观组织为贝氏体组织和索氏体组织,组织较均匀细小,有碳化物和夹杂物析出,对夹杂物进行能谱分析得知主要为氮化钛。B24S型耐磨钢经过淬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高强度的马氏体和具有较好强韧性的贝氏体使得材料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过冷奥氏体在冷却的过程中,相变产生的贝氏体束对原始的奥氏体晶粒进行分割细化,在随后进行的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得到细小的马氏体板条束,提高了B24S型耐磨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淬火后的回火温度跟材料的强度和屈服强度成反比,回火温度越高,B24S型耐磨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显微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贝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含量减少,并且下贝氏体相互搭接,对原始奥氏体晶粒的有效分割作用减弱,导致B24S型耐磨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当贝氏体含量约为1%左右时,B24S型耐磨钢的抗拉强度最高,为1645.43Mpa,其屈服强度为1258.69Mpa。根据上述实验结论,B24S型耐磨钢试样经过900℃奥氏体化,500℃等温5s淬火处理后,其性能最优,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645.43Mpa和1258.69Mpa。
其他文献
本文对膦酰基羧酸(POCA)系复合配方(包括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乙酸锌)在中低硬度型水质条件下,采用了旋转挂片失重法和静态阻垢法,研究
介绍了电镀含铬废水的来源,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电镀含铬废水的常用处理技术、反应原理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包括化学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生物法,展
<正> 一篇文章向人展示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文字的、词汇的、语法的、修辞的、语义的、语用的角度去阅读,也可以从文学的、美学的、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政治的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的评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MTT,XTT-PMS比色法和传统的血球计数法比较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相对增殖率的影响。结果:采用3种测定
国防公路是为国家防卫和战争服务的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任务的重要运输线路。国防公路的建设不仅对军队的生存生活、执勤训练、戍边固防影响极大,
疾病是生物体固有的自然现象,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疾病、医疗问题既是一种个体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事件。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下的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资源依存程度的加剧,如同水、电、气等物质流一样,信息流也将成为现代社会主流消费性资源。电信与广电业务的不断融合和P2P流媒体业务
多相流在石油工业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油气井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气液相或油气水的多相混合物流动。多相流能够发生在流体从油气藏到地面设施流动的整个生产系统。在
信息化战争中装备综合保障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突出特点是体系对抗,需要构建符合体系对抗要求的装备综合保障体系。装备综合保障体系涵盖了保障规划
对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对敌意收购采取的多种事前防御措施,应当分门别类,给予不同的法律评价。我国立法还可以借鉴2004年欧盟通过的"收购指令"中的相关条款,规定"股东大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