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隧道的抗震分析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围岩-隧道相互作用问题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分析了高烈度地震区跨断层隧道的非线性地震损伤反应特性,进而开展了强震作用下跨断层隧道灾变机理与控制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论文从汶川地震收集的山岭隧道震害资料出发,结合计算机仿真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手段,主要在以下五方面展开工作:(1)深入调查分析汶川地震中都汶公路受损隧道的震害情况及其地质构造;并对酒家垭隧道、紫坪铺隧道、龙洞子隧道和龙溪隧道等跨断层隧道进行震害评估;最后给出启示。(2)为了突破传统动力人工边界不能兼顾静力效应的局限,基于现有的无限元理论,提出无限元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编制相应辅助程序。(3)为考虑动载作用下岩石、混凝土材料的动态特性(应变率的强化效应和损伤的弱化效应),根据李庆斌率相关动力损伤本构模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编写相应子程序。利用建立的无限元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和李庆斌率相关动力损伤本构模型子程序,对跨断层隧道进行非线性地震损伤分析,研究强震作用下隧道的损伤分布及发展情况。并且借用希尔顿-黄变换(HHT)的波谱分析技术,对输入地震波进行能量分析。(4)提出利用损伤指标和能量指标进行隧道抗震安全评价。包括利用损伤发展反映隧道抗震薄弱部位的损伤累积和渐进破坏过程。并在借鉴柔性比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抗震层概念,通过有无抗震层的隧道抗震安全评价,考察抗震层的减震效果。最后将抗震层应用于实际工程。(5)开展跨断层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跨断层隧道的动力反应规律;了解跨断层隧道衬砌开裂过程及破坏形态;探讨跨断层隧道设置抗震层的减震效果,最后对比分析了模型试验与损伤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