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与抗战前的山东社会经济(1860-1937)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文化要想在异地生根开花,都必须适应当地的社会。同样任何一种宗教的传播与发展,都免不了受到经济上的影响与制约。因此,研究来华传教史,很有必要考察基督教在华传播与当地经济的关系。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传教士携殖民主义的炮火之威再次卷土来华。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成为旨在实现“中华归主”的来华各教会努力布道的重点区域。本文试图以考察传教士与抗战前山东社会经济的关系,以作为此方面的初步尝试。近代在山东布道的教会团体,为基督教内的两大派别——天主教和新教。他们来山东后,亲眼目睹了山东社会经济的贫穷落后面貌并有所感慨。为了实现其布道事业的顺利进展,他们一方面根据山东社会经济的特定情况对其各方面活动进行调适,体现了山东社会经济对传教工作的影响;同时,他们亦在山东进行了积极的农业、手工业改良及救济活动,并提出广泛的经济改革建议。但除此之外,他们亦参与了各种掠夺活动,呈现出其传教事业的不同特点,而且其活动对山东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即以所掌握的教会文献、各地文史资料、近代经济史资料及相关著述等,全面考察了天主教、新教传教活动与山东社会经济的关系,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简单描述了抗战前天主教和新教两大教派在山东的传教历程、发展概况、传教士对山东社会经济的认识等,进而重点阐释了山东社会经济在逐步向近代化转变过程中,对传教士传教工作产生了何种影响,在这种冲突中,传教士又是如何调适其传教工作的;针对山东社会经济的落后面貌及其对传教事业的影响,文章第二部分重在展现标榜“救世”原则的传教士具体开展了哪些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本文第三部分总结了传教士经济活动的特点并具体分析了传教士从事经济活动的原因。可以说传教是传教士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尽管其参与了很多建设性的经济活动,但侵略性是其不可回避的显著特点,然而相对于天主教的保守而言,新教更加注重参与社会事业,体现了其积极地改良思想。最后,本文分析了传教士经济活动的总体影响,传教士的经济活动无论对其传教事业本身还是抗战前的山东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而言,近代山东社会经济的落后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状况对教会传教工作如传教地点、传教方式和教徒成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传教士出于改善教徒生计、扩展教会力量等原因,发表的经济改良建议及参与的各项经济活动,又对其传教事业及山东社会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掠夺赔款和地产的活动在扩展教会力量、恶化山东社会经济的同时,其经济改良活动又促进了山东社会经济及各方面的进步。当然,相对于新教而言,天主教的经济活动更多的表现为前者,这也是其宣教区内民教矛盾激烈、教案较多的原因所在。
其他文献
入住新校区后,由于实际情况的需要,必须对我校校园网的IP地址进行重新规划与分配,重新配置后,学校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由原来的218.198.156.8更改为218.198.152.58,由此引发了
水培是一种新型的室内的植物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其核心是将植物根茎固定于定植篮内并使根系自然散入植物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能代替自然土壤向植物体提供水分、养分、温度
关键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非常重要的关系。从思维与能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基础教育阶段,人的思维与问题意识是促进人的能力发展的前提因素。在现代教育环境以及新课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也已经全面的进入到各个家庭之中,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的网络环境还存在着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成为人
本文将流动人口视为在差序格局环境下成长的能动性个体,研究如何推动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并培育社区精神。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是农村居民有机互动的生活和价值共同
农业产业化是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本文以竞争优势、制度创新为指导思想,在对甘肃省定西市农业产业化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政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