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文化要想在异地生根开花,都必须适应当地的社会。同样任何一种宗教的传播与发展,都免不了受到经济上的影响与制约。因此,研究来华传教史,很有必要考察基督教在华传播与当地经济的关系。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传教士携殖民主义的炮火之威再次卷土来华。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成为旨在实现“中华归主”的来华各教会努力布道的重点区域。本文试图以考察传教士与抗战前山东社会经济的关系,以作为此方面的初步尝试。近代在山东布道的教会团体,为基督教内的两大派别——天主教和新教。他们来山东后,亲眼目睹了山东社会经济的贫穷落后面貌并有所感慨。为了实现其布道事业的顺利进展,他们一方面根据山东社会经济的特定情况对其各方面活动进行调适,体现了山东社会经济对传教工作的影响;同时,他们亦在山东进行了积极的农业、手工业改良及救济活动,并提出广泛的经济改革建议。但除此之外,他们亦参与了各种掠夺活动,呈现出其传教事业的不同特点,而且其活动对山东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即以所掌握的教会文献、各地文史资料、近代经济史资料及相关著述等,全面考察了天主教、新教传教活动与山东社会经济的关系,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简单描述了抗战前天主教和新教两大教派在山东的传教历程、发展概况、传教士对山东社会经济的认识等,进而重点阐释了山东社会经济在逐步向近代化转变过程中,对传教士传教工作产生了何种影响,在这种冲突中,传教士又是如何调适其传教工作的;针对山东社会经济的落后面貌及其对传教事业的影响,文章第二部分重在展现标榜“救世”原则的传教士具体开展了哪些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本文第三部分总结了传教士经济活动的特点并具体分析了传教士从事经济活动的原因。可以说传教是传教士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尽管其参与了很多建设性的经济活动,但侵略性是其不可回避的显著特点,然而相对于天主教的保守而言,新教更加注重参与社会事业,体现了其积极地改良思想。最后,本文分析了传教士经济活动的总体影响,传教士的经济活动无论对其传教事业本身还是抗战前的山东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而言,近代山东社会经济的落后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状况对教会传教工作如传教地点、传教方式和教徒成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传教士出于改善教徒生计、扩展教会力量等原因,发表的经济改良建议及参与的各项经济活动,又对其传教事业及山东社会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掠夺赔款和地产的活动在扩展教会力量、恶化山东社会经济的同时,其经济改良活动又促进了山东社会经济及各方面的进步。当然,相对于新教而言,天主教的经济活动更多的表现为前者,这也是其宣教区内民教矛盾激烈、教案较多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