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我国能否提供安全有效的食品供给的重要前提。但是,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年轻化、高素质化的农业劳动力在我们国家已经处于匮乏的边缘。按照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但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必将保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有效发展。而这一支新型职业农民就需要具有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这样的特征。本文从农业现代化背景出发,利用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以地方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切入点,对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和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作者试图找出在培育路径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必将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虽然从户籍人口来看,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数量较多,但应当注意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小农经营为主,费时费力收效低,而且土地使用权分布零散,大规模普及机械化的趋势必会受到限制。而且,在全国人口普遍老龄化的背景下,年富力强的农业劳动力可谓千金难求。此外,我国现有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已很难适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第二,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培育对象的学习能力、年龄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可能性大小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能力越强和年龄越小,个人越倾向于投资更多的人力资本,种粮大户和返乡农民工可以成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在将来,我们必须利用经济学中的市场原理,提高农业生产收入,吸引更多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第三,本文总结分析了安徽省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深入探究了其在路径选择上的创新。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利用国外先进经验,从政府层面、自身培育机制以及外部环境方面为我国探索出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特色培育之路。
其他文献
目的:在mRNA表达水平、蛋白水平和活性水平研究地非三唑对大鼠CYP1As酶和UGT1As酶的诱导作用,以及一些可能的诱导机制。方法:考察地非三唑对于大鼠肝脏CYP1A1/1A2的诱导作用
随着摩尔定律的延续,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集成电路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和信号频率越来越高。随着SOC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芯片内的互连线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
在全球化进程的强烈震撼下,国际政治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已有的国际机制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概念。全球治
对中国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建设和发展最具历史使命感的工作制度,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应属其中之一。确实,科技特派员身负历史使命,需要把“科技兴农”落到实处。这不仅要求科技特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市方正县,研究其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情况。数据源主要来源于2000至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同时RS与GIS两项技术,建立于将该区域不同时期相关土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势语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部分,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符号。该文主要论述
本文以新型城镇化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为背景,以研究离农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为主题,以"离农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样本区域的实地调研,就当前农村土地集约化
当前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工业污染严重、耕地质量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国家安全。同时我国缺少针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
《白鹿原》在黄土高原这块厚重的土地上,以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为切入点,以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冲突为支点,展现了在新旧交替之际,历史的风云变化与沧海桑田下,不同的人物命运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农村市场结构的不断转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