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翻译报告是针对《生活在中国人中间》第九章“福州市”、第十一章“到乡村去”的后半部分和《中国北方游记》的第十五章“直隶、山西等省游记—第二部分:直隶和山西”和第十六章“直隶、山西等省游记—第三部分山西”的汉译而作。这两本书主要都描述外国传教士在华见闻和传教事宜。笔者所翻译的部分分别描述了外国传教团在中国福州市、直隶省和山西省的见闻和经历,按在中国的行进路线为顺序将各地的风土人情、问题现象如实记录下来。选文以游记、日记形式为主,多为写景、叙述,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多口语化、生活化,描写细致入微,感受客观真实。结合翻译实践与文本特点,笔者选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本实践报告的指导原则,从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对等进行介绍。本翻译报告的主体章节第四章“案例分析”集中分析了所选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笔者认为英语原文的很多表达与中文的四字词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认真思考,根据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将原文本中大量的短语及短句整合成我们喜闻乐见的四字词语形式;另外,原文本是外国传教士之作,文中不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时在“功能对等”宏观理论的指导下和意义对等的基础上,运用直译、意译、加注等多种翻译方法进行转换;此外在翻译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其他词汇翻译难点,如人名、地名和地理问题的翻译,笔者对此也进行了分析。结合翻译实践,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对文中的典型句子、长难句、特殊短句等进行详细分析,运用语态变换、拆译、套译、直译与意译结合等翻译方法,力求原文和译文在风格上达到统一。在段落结构的组织方面,英文与中文有些差异,在原文中有大量写景、叙事的描写,但文本毕竟为游记形式,行文措辞皆起于性质,英文逻辑常紧密清晰,连接词较多,而汉语连接词一贯较少,多靠内容和语气连接在一起,在汉译时要处理成母语读者容易接受的、神散而意不散的形式,所以在汉译时要运用调整语序、综合等手法处理段落篇章方面的难点。最后,笔者回顾在翻译过程中的所感所得,总结了几点经验,积累了一些教训,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本报告能为今后海外汉学研究和传教士游记的翻译与研究做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