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一组大样本病例的研究,探讨我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主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以及基于免疫表型分型的分子亚型,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和非GCB亚型的分布特征,为继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连续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和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近10年共219例DLBCL病例,经复验后制作成组织芯片。(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BCL-6、MUM1、BCL-2以及CD20、CD3、Ki67等抗原的表达。(3)根据Hans分型法对病例进行GCB和非GCB亚型分型。(4)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bcl-2和bcl-6基因异常情况进行检测。(5)对DLBCL免疫表型分型、bcl-2和bcl-6基因异常的分布情况,以及基因异常与蛋白表达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6)收集近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内DLBCL相关研究报道共7家,与本组研究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本组研究:①219例DLBCL中CD10阳性率为18.3%(40/219),BCL-6阳性率47.9%(105/219),MUM1(?)日性率68.0%(149/219),BCL-2阳性率63.0%(138/219)。②219例DLBCL中非GCB亚型(75.3%,165/219)显著高于GCB亚型(24.7%,54/219)(P<0.001)。③bcl-2基因异常共49例(25.8%),其中t(14;18)5例(2.6%)均为GCB亚型;bcl-2基因扩增44例(23.2%),GCB亚型4例(8.5%),非GCB亚型40例(28.0%),两亚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6)。④bcl-6基因重排共42例(22.1%),GCB型7例(14.9%),非GCB型35例(24.5%),差异无显著性(P=0.1889)。⑤bcl-2基因扩增和bcl-6基因重排呈显著负相关(r=-0.1796,P=0.0134);5例t(14;18)中2例同时伴bcl-6基因重排;49例bcl-2基因异常除1例外均呈BCL-2蛋白阳性;bcl-6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⑥结内与结外病例间免疫表型分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2)8组综合分析:包括本组在内共1259例病例,综合分析显示非GCB亚型(69.8%)明显高于GCB亚型(30.2%)(P<0.001);免疫表型中CD10和MUM1阳性率组间差异较小(P=0.0470和P=0.0484),而BCL-6及BCL-2阳性率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1.我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GCB亚型显著高于GCB亚型,在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方面,如CD10表达偏低,MUM-1和BCL-2表达偏高,t(14;18)易位发生率明显偏低等,均与西方人群有明显差异,值得进行深入研究。2.本组研究显示,总体上,发生在淋巴结内和结外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亚型分布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3.综合分析显示,CD10和MUM-1在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BCL-6则有较大差异,但其对Hans分型法的影响较小,在加强对BCL-6检测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基于CD10、BCL-6和MUM-1的免疫分型法对DLBCL分型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