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自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扶贫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为全世界反贫困进程贡献了属于自己的重要力量。但反贫困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成果是影响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并且影响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达成。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脱贫攻坚事业的冲刺阶段,贫困人口规模在不断减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扶贫效果的边际递减效应。比如在某些贫困地区,随着扶贫资源的不断投入,减贫速度却不理想,减贫效果达不到预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减贫目标。扶贫效果困境让研究者不得不开始关注贫困的多维性,以及物质贫困与其他贫困形态的关系。数字化贫困是与信息通讯技术,英文名为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为ICT有关的新型贫困形式。农村居民的数字化贫困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影响:ICT使用意识、使用能力和经济水平上的不足与匮乏。所以,农村数字化贫困群体要想进行数字化脱贫,必须要提高他们对ICT的接受度与有效使用能力。本研究拟解决问题主要有三:第一,基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民权县贫困人口的ICT接受行为三阶段——ICT接入、使用、期望的现状分别是怎样呈现的。第二,技术接受与持续使用行为理论中的主要建构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社会财富等因素,对贫困人口的ICT接受行为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因素之间呈现怎样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三,技术接受模型中的核心要素和贫困人口的ICT接受行为三阶段——ICT接入、使用、期望呈现怎样的影响关系路径。为此,本研究选取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将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非参与式观察法进行综合运用。利用便利抽样,抽取民权县五里河村、杨堂村236位村民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在技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民权县农村贫困人口理论模型,获取了影响他们ICT采纳因素的数据和材料,将数据输入SPSS应用开展统计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检验,获得了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结论。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和受教育年限这些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农村贫困人口的ICT主观感知有显著影响。在技术接受理论模型基础上笔者构建的模型中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均对民权县农村贫困人口ICT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网络外部性通过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知风险来间接影响农村贫困人口的ICT采纳行为。只有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效能这一假设不成立,其他假设均成立。针对研究发现,笔者提出优化农村地区数字化情境、提升贫困人口数字化能力、给予贫困人口社会支持三点建议,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ICT采纳行为,帮助农村数字化贫困群体实现数字化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