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与目标,是维护合作所必需的行为规范。由于公平行为的实质是对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权衡,因而实验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常采用博弈范式来探讨公平,其中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简称UG)就是测量公平偏好的有效工具之一。研究发现,基于公平考虑,人们往往会将"免费的意外之财"拒之门外。对此,前人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对公平行为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受Deutsch于1975年提出的三种公平原则启发,目的一是考察平等原则和均衡原则在人们的公平行为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由于被试的需求原则很难控制操纵,因此本研究并未涉及对需求原则的考察,只把它作为一个控制变量,以一定份额的金钱作为公平分配的资源。已有的研究文献也表明性别和社会价值取向因素会影响到人们的公平行为。因此,本研究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操纵有关公平决策的情境和方案,以综合探究不同性别、价值取向大学生公平行为的特点。本研究采用的均为UG范式,主要由以下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是对平等原则的探讨,自变量为性别、社会价值取向、分配情境和分配方案,因变量为回应者的公平决策行为,通过考察在不同情境和方案下回应者所做的公平行为,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公平行为的特点,以及意图、相对收益、绝对收益等因素在不同类型大学生回应者的公平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实验二引入了均衡原则,自变量为性别、社会价值取向和高低贡献率,因变量为提议则和回应者的公平决策行为,通过考察提议者和回应者的公平行为,来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公平行为的特点及自我中心偏差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实验一结果发现:①男女生都在乎绝对收益和意图,且女生还在乎相对收益;相比与男生,女生对不公平方案容忍度更低。②亲社会者和亲自我者都在乎绝对收益和意图,且亲自我者还看重相对收益;亲社会者偏向公平,而亲自我者偏向个人利益。③社会价值取向会影响男女生的公平行为,女亲社会者更偏向做公平决策行为。亲社会者中,男生看重对方的意图;亲自我者中,女生看重对方的意图。在不同方案选择上,亲社会者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更偏向公平,而亲自我者不存在性别差异。实验二结果发现:①人们对公平原则的选择更多是依据于不同条件下个人收益的大小,表明人们在公平行为中存在利己的自我中心偏差。②男女生在公平原则的自我偏差方面没有性别差异,都表现出了利己的倾向。不同价值取向者在公平原则的自我偏差方面也没有价值取向的差异,也都表现出了利己的倾向。③亲社会者中,男生比女生更利己;而亲自我者中,女生比男生更利己。④无论是男女生被试,还是不同价值取向者被试,在面对平等、均衡、超公平和超不公平的方案时,无论贡献率高低,都倾向于拒绝同时违背均衡和平等原则的决定,对平等和均衡提议的接受度最高。总体说来,在不涉及到投入产出的均衡时,人们默认的是按照平等原则来平均分配。而涉及到投入与产出的权衡时,人们对平等原则和均衡原则的选择更多是依据不同条件下个人收益的多少。但人们的公平行为不会偏离平等原则和均衡原则太多,对符合公平原则的方案满意度也最高,倾向拒绝同时偏离这两种公平原则的提议。表明公平原则在人们的公平决策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性别和价值取向大学生在公平决策行为时表现出了很多差异,人们在公平行为中都表现出了自利的倾向,然而女生比男生更偏向公平,亲社会者也比亲自我者更看重群体利益,对不公平的容忍度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