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镜下表现为小叶间胆管被破坏,逐渐进展至胆管阻塞及胆汁淤积,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其病因未明,有研究表明基因及环境因素与PBC的进展有着密切联系。早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其发病率为2.27-32/百万人,中年女性多见,女:男=9:1,根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报道的PBC例数,可见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发生的种族及民族不受地区限制,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为北美和北欧。该病起病隐匿,首次诊断的患者中20%-60%为无症状者,随着病情进展2-4年内可出现相关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极为重要。PBC预后差异很大,病人生活质量经数年可不受其影响,病变进展缓慢病人可长期存活。经积极内科治疗后皮肤瘙痒消失、黄斑瘤萎缩、血清胆固醇下降,提示预后良好。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伴有自身免疫紊乱、组织学变化不断进展提示预后不良。其最终表现及常见死亡原因与其他类型肝硬化相类似:食道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又名药物性肝炎,是指临床用药治疗某种疾病时,药物经口服、静脉等途径入血经机体肝脏代谢而引发的肝脏损害。其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缺乏特异性,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较多,以中成药、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为主,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报告统计DILI在全球常见死亡原因中排列第五。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其预后表现多数良好,长期服用中成药物、抗肿瘤药或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的肝病患者除外,考虑与基础疾病影响其肝脏耐受能力有关。本文侧重对比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包括经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肝病或在PBC的基础上用药而引发肝脏损害,对比两者差异,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收集整理在2005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入院治疗的、具有完整住院资料的、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患者,研究每年发病率,并随机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25例,年龄为43-85岁,平均年龄(66±10岁)),观察其性别、发病年龄、服药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表现等指标,且与同一时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18-83岁,平均年龄(48±14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统计2005年至2015年首次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及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其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提示经实验室检查或肝活检诊断为pbc或dili的患者逐年增多。2.全部60例患者中,其中pbc组女性25例,占本组人数的83%,药物性肝损害组女性18例,占本组人数的60%,pbc组女性患病比率明显高于di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病患者中,pbc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di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有研究表明,对于某些具有遗传和免疫特异质的个体,经药物诱导可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病(pbc)。诱导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草药最为多见,西药类主要以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解热镇痛药、抗结核类药物为主(由高到低顺序排列)。4.在收集的60例患者中pbc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黄疸、乏力、腹胀、食欲减退、瘙痒,而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则以黄疸、乏力、食欲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5.两组患者在ct检查中可见肝脏形态学改变(凹凸不平,密度不均),部分pbc患者检查可见肝脾肿大、腹水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6.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生化肝功指标异常,PBC组ALP、GGT、胆红素升高明显,与药物性肝损害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患者较DILI患者血沉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PBC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等,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较少有并发疾病的发生。两种肝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C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与药物性肝损害相比较,PBC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部分疾病的发生与慢性药物性肝炎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血清生化肝功检查以ALP、GGT、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沉加快,可并发多种临床症状,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等,具有其独特显著的临床特点。DILI患者在年龄方面缺乏特异性,诱导药物主要为中草药,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生化肝功检查以ALT、AST、GGT升高为主,停药或保肝治疗后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对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中心视野的影响。方法将实施LASIK的近视患者45例(89只眼)分为两组:中低度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其对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分析临床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及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因素;了解临床护士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工作家庭冲突。旨在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