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电气石的结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a1114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气石(Tourmaline)是电气石族矿物的总称,是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镁、锂的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具有显著的压电性和热释电性,而且还具有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释放生物电等功能,在环保、保健、纺织、建材、声电材料和农业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矿物组成成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确定,然后采用穆斯堡尔谱、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内蒙电气石的结构特征、不同温度下电气石的物相转变以及电气石的晶胞参数进行了研究和计算,给出了内蒙电气石晶体的铁离子占位形式、相变温度以及热处理温度下官能团的变化等信息。 本文通过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对内蒙电气石的超精细作用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采用高斯一牛顿谱线拟合的方法对穆斯堡尔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计算与分析,给出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样品的同质异能位移(IS)、四级裂矩(QS)等穆斯堡尔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电气石样品存在电子非局域化和次近邻效应,并且随着温度升高电子非局域化作用加强。通过对样品进行穆斯堡尔谱分析,给出了各温度条件下铁离子的氧化状态、价态和配位数情况。 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内蒙电气石不同温度热处理样品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外推法对样品电气石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温度为850℃左右,电气石结构开始变化,有新的物相生成,温度达到1000℃以上时,电气石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和完全分解。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晶胞参数呈现先缩小后膨胀的渐变过程,其原因在于类质同像替代和热应力作用使晶格的基本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也反映了电气石样品的结构变化过程。 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IR)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变化,官能团成分和强度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一结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电气石样品的结构变化过程,从而说明由于其结构变化而生成了新的物相。
其他文献
Aharonov-Bohm(AB)效应是量子理论中最为引人入胜的物理效应之一,并已经得到实验的有力支持.AB效应的一个最简单的情况是AB散射,它可以用严格的量子力学方法来处理.具体地说,AB
分数傅里叶变换是傅里叶变换的发展和延拓,其在光学中的逐步应用发展为分数傅里叶光学,成为现代光学的一个新分支,使我们对光束的传输变换性质分析有了更为方便的工具。因此,基于
纳米材料有着许多体材料不具备的光学特性,而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纳米科技中的热点之一。我们在研究半导体激光器(laserdiodes,LD)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偶然发现了真空中纳米碳
近年来,由于DDoS[1]等恶意攻击的泛滥,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DDoS攻击通过大量消耗服务器及网络的资源,使正常用户无法得到服务,严重影响了网站的正常工作。 大型
选取蒸馏水、乙醇和乙二醇作为不同的溶剂,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BaZrO3超细粉,通过X射线分析、电镜微结构表征等手段,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的热处理后其纯度及粒度的大小与均匀度,同
先进的观测手段,大量的观测资料以及理论的深入发展使得星系形成和演化成为当今天体物理研究的主攻方向。由于高红移星系直接提供了有关星系形成演化的早期物理特征,该方面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