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明确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和人们缺少科学知识,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活动,不懂得思维对肉体的依赖关系,不明白梦的现象,因此产生了灵魂的观念和灵魂不死的思想。同时,由于将自然力人格化,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最初的神也产生了。灵魂和肉体的关系、灵魂与外界的关系就成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原始形式,也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萌芽。在古希腊哲学那里,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和哲学视野的限制,哲学家们还没有明确意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先哲们在思维和存在自在统一的前提下去寻找作为万事万物的始基。他们要么是从丰富多样的经验世界的诸多事物中寻求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物作为万物的始基和本原;要么在经验世界以外去寻找一个超验抽象的“实体”或“存在”,将其视为世间万物的始基和本原。哲学基本问题是以“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这一“原初形态”表现出来的。到了中世纪,哲学成了神学的附庸,以经院哲学的形式而存在,集中论证上帝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把古希腊时期的思维把握存在转化成了思维把握上帝的存在。虽然也出现了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其争论仍然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中世纪始终深藏在神学的灵光之中,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扭曲的形态,即神对世界的关系问题。至此,人们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认识还是朦胧的,没有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当欧洲人从中世纪长期“冬眠”中醒来后,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哲学研究的重点由古代的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如何达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成了近代哲学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一主题,经验论的哲学家们试图从人类的经验活动中来揭示认识的来源,从而确立思维和存在相统一的认识论原理;唯理论的哲学家们试图通过理性的演绎使思维和存在在思维的逻辑先在性上实现二者的统一。由于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解不够成熟和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没有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真正统一。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真正揭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明确地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从人类自我生成和创造的实践中来考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哲学基本问题获得了辩证唯物的解决,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真正统一。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列宁对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哲学基本问题自恩格斯明确提出来后,争论就接踵而至。在我国,哲学界的学者们比较集中的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具体内容、当代形式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同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步步深入的探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视域涵盖了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和探讨,充分显示了我国哲学界学者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宽阔的研究视域,对于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和方法论意义。但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诸多探讨,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意蕴。本论文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发展历程的考察,揭示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是哲学理论自觉、不断发展的象征,是辩证法的彻底贯彻,是时代主题的彰显。深刻领悟马克思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真谛,对于当代我国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价值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