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作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不少作品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中去。从数量上看,鲁迅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次选编中其作品数量都不少于10篇,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作品编写进教材中的次数上,都没有哪位作家能够超越。而《祝福》作为鲁迅的代表作被选编入教材去之后,从未被删减。因此,研究《祝福》一文的教学策略对于当下的鲁迅作品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梳理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编写情况,同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徐振维、李镇西和肖培东几位教师的《祝福》教学案例,观察不同历史时期对《祝福》解读的重难点,从中总结教育教学的规律,梳理教材编写的历史,总结出其中可以值得借鉴的教学策略,为新时期语文教师选择合适的《祝福》教学策略提供理论帮助。论文的主体包含三个章节,第一章为《祝福》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和《祝福》在鲁迅作品中的代表性意义,包括鲁迅作品的编写情况、《祝福》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以及《祝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三部分。这一章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祝福》在语文教材中选用、编辑和解读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哪些阶段是真正的阅读,哪些阶段是外在强加的解读,哪些阶段有细读,哪些阶段没有细读。通过鲁迅作品编写情况的梳理来显示《祝福》在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重要性。《祝福》不仅在鲁迅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教材选编中也一直受到教材编写者的青睐,在鲁迅众多的作品中,虽然每次都有作品的删减,但是唯独《祝福》自发表以来就一直被选入到中学语文教材中去,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之深。在教学中,梳理作品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理清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做到知人论世。同时,了解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第二章是分析改革开放以后几位优秀教师关于《祝福》一课的教学案例。徐振维的课例注重细节的讲解,对我们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思考;李镇西的课堂充满了民主性,他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并且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的引导学生;肖培东的课堂则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在他的“浅浅的教”阅读理念下,他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这三位老师对于《祝福》一课的教学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而且这几位老师都重视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性,读思结合,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发展。在课堂中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发言的权利。通过梳理各个阶段几位名师关于《祝福》一课的教学案例,可以从中总结出值得借鉴的教学策略和在教学中应该避免的误区,从个案中提炼出《祝福》在教学中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最后一章是受三位教师的启发并结合本人对于文本的一些理解提出的关于《祝福》在当代的教学策略与阐释,尤其是在进行《祝福》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多元解读策略以及细节探究法。教师可以将祥林嫂和鲁迅其他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比如《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离婚》中的爱姑和《伤逝》中的子君,在这些女性的比较中突出祥林嫂的悲剧性;文中的雪景描写可以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景描写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环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在教学结束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比较文本和影视剧作品之间的差别,在比较中更好的领会文本的内涵;对于作者鲁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萧红的回忆录以及鲁迅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鲁迅,进而拉近鲁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对于文中的主题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析;在教学中,还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对于文中鲁镇的场景,鲁四老爷的形象以及祥林嫂的眼睛则可以采用细节探究法,在细节的讲解中感受鲁迅文章高超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