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光固化型牙科复合树脂因其色泽美观且临床操作方便,逐渐替代化学固化型牙科复合树脂成为主流修复材料。目前纯树脂材料的强硬度和耐磨性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研究者们尝试通过加入纳米无机填料来增强树脂基体。无机填料的形状、尺寸和含量均对树脂基体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借鉴牙釉质的结构特征,选用柱状纳米Si O2作为牙科修复复合树脂的填料,研究填料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目前关于柱状纳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光固化型牙科复合树脂因其色泽美观且临床操作方便,逐渐替代化学固化型牙科复合树脂成为主流修复材料。目前纯树脂材料的强硬度和耐磨性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研究者们尝试通过加入纳米无机填料来增强树脂基体。无机填料的形状、尺寸和含量均对树脂基体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借鉴牙釉质的结构特征,选用柱状纳米Si O2作为牙科修复复合树脂的填料,研究填料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目前关于柱状纳米Si O2的力学和摩擦学增强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通过实验方法较难揭示其内在的增强机理。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微纳尺度研究材料的结构,同时能深层次解析材料的相关性能,是目前常用的材料模拟方法。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开展了以Bis-GMA/TEGDMA为基体的Si O2/牙科树脂复合材料的计算模拟研究,探究Si O2纳米柱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的增强效果,并从微观尺度揭示其增强机理,为牙科修复材料的增强改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Si O2纳米柱填料的含量和尺寸对牙科树脂基体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由Si O2纳米柱/牙科修复树脂体系的刚度矩阵可以看出,纳米柱复合树脂体系呈现出横观各向同性的特点,即垂直于纳米柱轴线的平面为各向同性面。但是复合树脂在平行于纳米柱轴线的方向上的性能与其他方向不同。这种性能的各异性与天然牙的结构特点更吻合。复合体系的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均随纳米柱填料含量和直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是由于Si O2纳米柱含量增加能有效增强树脂的氢键作用,降低复合体系的自由体积分数,使复合体系的密实度增强,从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此外,Si O2纳米柱的弹性模量随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也是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增强的原因之一。Si O2纳米柱填料的长度对体系的氢键密度和结合能均无明显影响,因此其长度变化对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本文分别构建纯牙科修复树脂和Si O2/牙科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压痕深度下的摩擦副模型,研究了Si O2纳米柱填料和不同压痕深度对牙科树脂基体的结构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树脂层在摩擦过程中会出现剪切变形、摩擦磨损以及相对滑动现象。对树脂层的速度分布情况进行探究,结果发现,Si O2纳米柱能有效能有效减少树脂分子的键伸缩势能和键角弯曲势的增长速率,从而减缓牙科树脂基体因摩擦产生的剪切变形。同时Si O2纳米柱填料能减缓树脂内的剪切速率,从而减缓树脂分子相互剪切运动的趋势。原因主要是Si O2纳米柱能提高树脂基体的剪切模量,复合树脂的抗剪切变形能力增强,从而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复合树脂的剪切变形程度更小。此外,降低压痕深度,即减少径向压力可降低树脂层的剪切变形程度。对树脂层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摩擦模拟结束后,Si O2/牙科树脂复合体系温度更低,体系的稳定性更高。同时Si O2纳米柱可降低界面摩擦温度,从而减少树脂因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摩擦磨损。此外,压痕深度越低,纯树脂体系与复合树脂体系的温度越低,体系稳定性越好。因此,降低压痕深度能有效减少摩擦热的产生,从而减少树脂体系的磨损率。计算了树脂分子与上层和衬底之间的摩擦界面结合能,以探究树脂层与衬底之间相对滑动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Si O2纳米柱作为填料加入牙科树脂基体中,增强了树脂基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对摩物对树脂分子的吸附作用,减缓相对滑动现象的出现。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夹芯板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其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风电叶片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蒙皮/芯材/蒙皮”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存在面板芯材界面较为薄弱,面芯易脱粘的缺点,且夹芯结构厚度方向的强度与模量远低于面内方向的强度与模量。为了克服传统泡沫夹芯板的缺点,许多学者采用缝合增强与Z-pin增强等技术来提高面芯界面结合性能与厚度方向力学性能。但是,缝合增强与Z-p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水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峻。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纺织染料、药品等。然而,大多数吸附材料通常都面临着无法高效回收,成本高,具有二次污染等难题。纤维素作为天然高分子,具有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纤维素含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富含羟基。纳米纤维素由于表面带负电,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高效阳离子吸附剂。本文通过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氧化法制备
钙钛矿结构的PbTiO3铁电材料具有铁电、压电和介电性能,以及较高的居里温度和独特的光催化性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材料。为了满足电子元件微型化的需求,有必要研究合成纳米结构的PbTiO3。水热法合成的晶体具有结晶度高、纯度高、形貌可控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在本学位论文中,以C6H18N2O8Ti(TALH)和Pb(CH3COO)2为原料,氨水为pH调节剂,采用两步水热法合成PbTiO3纳米晶体
作为一种产生量最大的工业固废之一,钢渣由于强度高、耐磨性好以及与沥青之间黏附性能良好等优点被作为骨料用于沥青路面的建设,且钢渣沥青混合料展现出良好的路用性能。然而,钢渣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毒元素,在氧化、酸雨侵蚀等作用下,钢渣中重金属可能释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重金属的全量、结合形态、浸出含量和有效值等方面来综合评价钢渣的重金属释放潜力。同时,考虑陈化过程对钢渣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刚度,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复合材料面板/芯材力学性能差异、服役过程中承受的冲击与过载、以及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工艺不稳定性,易造成界面处的应力集中,从而容易出现芯材开裂和面板/芯材界面分层等现象。界面分离和芯材开裂等现象将严重影响材料的承载能力,甚至将引起制品整体结构的失效。为了解决泡沫夹芯复合材料界面问题,扩展泡沫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应
随着能源枯竭危机的日益增加,新能源储能器件的研发也显得格外重要。而金属锂具备高理论比容量、较低的还原电势和低的密度,被认为是在未来很有前景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的之一。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生成死锂、形成锂枝晶、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金属锂沉积时无宿主的自然特性,在循环过程中无限的体积膨胀会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的
超分子凝胶是一种由小分子凝胶因子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环境响应性和缓释性,可在自修复水泥基材料中作为修复剂的载体。为了使超分子凝胶更加适用于水泥基材料,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超分子凝胶进行增强改性,显著提高了凝胶的力学性能;将增强后的超分子凝胶负载磷酸盐,随后预埋入水泥中制备得到具有自主自修复功能的水泥基材料。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Boc-
乙酸乙酯常被用做有机溶剂,作为一种主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基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燃烧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但该方法存在催化剂价格昂贵、能耗高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活性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及能耗小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材料。本文以硝酸铈和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备了二氧化铈和铈掺杂锰氧化物纳米复合物(CeO2/CeOMS-2),通过改变化学计量比研究了其对催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极快的发展速度而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化应用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诞生以来的12年里,其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由3.8%攀升至25.5%。但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湿度温度等十分敏感,在环境稳定性方面不如晶硅太阳能电池,因此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其商业化应用的必经之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功能层的排列顺序分类可以分为正式和反式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中反式结
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因其易于加工、柔韧性好、击穿场强高等优点,在储能材料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这些被广泛研究的传统聚合物(例如双向拉伸聚丙烯,聚偏氟乙烯(PVDF))均属于化石衍生物,既不可再生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设计并制备可再生的生物质基新型介电复合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传统聚合物相比,纤维素具有可再生、无污染、可生物降解以及产量高、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等优点,是绿色能源中最有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