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临床心血管特殊检查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Liddle综合征等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从临床水平进展到基因水平。MF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的病变之一,主要累及骨骼、眼和心血管系统,是由定位于人类15号染色体(15q15-q21.3)的原纤维蛋白(the flbrlllln-1 gene, FBN1)基因突变所致。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收集符合心血管系统主要诊断标准的MFS患者及家系,检测FBN1基因并结合以往文献进行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研究,结果检出突变中10个为国际首次报道的新发突变,(c.357 C>A,c.493 C>T, c.1374T>A, c.4143delG, c.6987 C>G, c.7238G>A, c.7765A>G, c.8200A>G, c.8431 G>A, c.8547 T>G),2个为己报道突变(c.4567C>T,c.4615C>T).本研究结果显示携带FBN1基因终止突变患者符合心血管系统主要诊断标准的比例明显高于携带FBN1基因其它类型突变患者的比例(78.3%vs.68.1%;p=0.002);24-32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1-21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77.0%vs.68.1%;p=0.04);携带43-65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与24-32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患者相比,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71.4%vs.77.0%;p=0.133)。Liddle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高血压病,其临床特征是早发的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该综合征的遗传基础为编码ENaC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上皮钠通道过度激活导致肾脏远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强所致。本研究第二部分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患者中青年发病的高血压人群中筛选临床疑似Liddle综合征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SCNN1B和SCNN1G的C’末端外显子,新发现一个世界首次报道SCNN1B P614L突变,另一个突变SCNN1B P616S已于1998年在日本一家系中发现,两例先证者的基因突变均位于SCNN1B羧基末端的PY基序,提示该区域对ENaC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并对家族成员突变携带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阿米洛利进行治疗和定期随访,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积累资料。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破裂是MFS患者最主要的死因。虽然近年手术和药物治疗取得很大进展并明显改善MFS患者的预后,但患者再手术率仍然偏高且原因不明。本研究第三部分对125例MF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其中Bentall手术92例,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16例,David手术10例;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为1.6%;术后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5%,91.4%,and 74.2%,术后1年、5年、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2.5%,12.9%,and 32.9%。多因素分析提示收缩压升高是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和低体重指数则为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总之,本研究使我们对MFS和Liddle综合征的病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基因突变序列的确定是定性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明确家系中的突变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特别是对疾病尚未外显的家族阳性成员进行重点监测.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MF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