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寻找贸易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工业作为我国最大的污染部门和国际贸易的绝对主体,其贸易过程伴随着污染的转移。在工业贸易中隐藏着一种虚拟的污染流动,对我国的环境质量造成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与工业污染的现状。利用中国的实际经验数据,综合考虑出口和进口两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部门对我国工业品贸易中的污染流进行分析,选用工业SO2为指标,研究了我国工业品贸易中隐藏的污染流的来源、构成与入世后污染流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在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入世后我国污染流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工业SO2有40%来源于进口,进口的主要目的是投入再生产。出口中所包含的工业SO2绝大部分由国内生产提供,由出口所诱发的工业SO2占到了其需求总量的30%以上。2001~2004年,我国从工业品贸易中获得生态利益。2005年,我国在工业品贸易中遭受生态损失。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等低污染和中度污染部门是我国主要的污染流入部门,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高污染和中度污染部门是我国主要的污染净流出部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唯一一个由污染流出转向污染流入的部门。我国入世后出(进)口所带来污染(工业SO2)流入(出)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品出(进)口规模的大幅扩大引起的。入世后我国的贸易结构有所升级,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生态利益。我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相对污染率有所提高,因此即使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仍然导致了我国相对净污染流入的增加。最后提出了我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