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少数民族实施双语教育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学习民族语言文化知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二是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以融入现代化主流社会。凉山彝汉双语教育始于建国初期,历经六十载,在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本研究关注凉山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效问题。基于此,笔者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凉山彝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现实与成就进行梳理;然后选取凉山昭觉县作为田野考察点,调查该县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状况,并着重考察该地区识字教学情况。在考察中,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发现凉山彝族地区汉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彝族儿章识字量少,汉语文成绩普遍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识字教学方式单一、儿童学习汉语兴趣不高以及彝语思维方式对汉语习得的影响等。因此,寻求一种适合彝族儿童思维方式的识字方法迫在眉睫。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法的理念就是以汉字文化为核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古人造字的原生语境,从儿童认知思维方式出发,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刺激儿童多重感官,并在汉族儿童、对外汉语及特殊教育领域得到有效应用。那么,如何将这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应用到民族地区以解决民族儿童识字问题?即是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凉山彝族地区汉语教学现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提出民族地区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设计模式。在理论维度,探讨了多媒体字源识字法在民族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和多媒体技术支持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民族儿童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最近发展区着手,以教学设计为指导思想,提出在民族地区开展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的应用模式;在实践维度,根据彝族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特征,设计识字教学方案并引入课堂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媒体字源识字法不仅可以提高彝族儿童的识字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引发彝族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发展其用汉语思维的能力。实验结论进一步证实民族地区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设计模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法在其他民族顺利开展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