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洄游性刀鲚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洄游性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渔业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资源量严重下降。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在长江崇明江段(长江口)逐月采集洄游性刀鲚;2006年和2007年分别于刀鲚的洄游季节4~8月在长江靖江和安庆江段采集洄游性刀鲚;2008年,5~6月在崇明江段,7月在靖江和安庆江段采集洄游性刀鲚雌性繁殖群体(性腺发育到Ⅲ期以上的个体),共采集了1115尾样本。刀鲚耳石年轮的确证采用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在崇明江段采集的个体;2006年至2008年在三个采样点采集的所有个体都用来分析其年龄、生长和性腺发育;2006年至2008年4~8月在三个采样点采集的所有成熟个体用来分析不同洄游距离繁殖群体的年龄、体长、耳石年轮宽度差异,成熟的雌性个体还用来分析其繁殖策略的;洄游过程中生化组成和能量变化分析,采用2006年4~8月在长江崇明、靖江和安庆江段采集的个体。   1.刀鲚矢耳石横截面分析发现,从耳石核出发,其腹侧生长轴具有周期性的直/弯生长结构,直线生长结构是在4到12月份形成的,弯曲生长结构是在10月到第二年的6月形成的;边缘轮纹增长率分析也表明,这种直/弯生长结构具有年周期性,可以用来鉴定年龄。弯曲生长向下一个直线生长的转换发生在4月至6月间,我们将此转换定义为一个年轮。   2.目前刀鲚渔获物由0-4龄共五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个体为主。而1973至1975年间,刀鲚的渔获物由0龄至6龄共7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3龄和4龄个体为主(袁传宓等,1978)。本文调查的3龄和4龄雌性个体,2龄、3龄和4龄雄性个体最大标准体长较1973至1975年渔获物的最大体长小10%以上,表明目前长江刀鲚种群明显低龄化和小型化,刀鲚资源已严重过度利用。   3.各年龄组雌雄个体体长分析表明,0龄刀鲚的雌雄个体没有显著差异,1龄、2龄、3龄刀鲚雄性个体显著小于同龄雌性个体,雄性个体拟合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SL=362.55(1-e-0.42(t+0.30))(n=392,r2=0.65,p<0.05)。雌性个体拟合的Von Bertalanffy为长方程为:SL=348.25(1-e-0.53(t+0.23))(n=723,r2=0.73,p<0.05)。   4.崇明江段雄性繁殖群体由1~3龄的个体组成,2龄的个体占93.6%;靖江江段雄性繁殖群体由1~3龄的个体组成,以2龄(35.7%)和3龄(57.2%)的个体为主;安庆江段雄性繁殖群体由1~3龄的个体组成,2龄的个体占92.3%。崇明江段雌性繁殖群体由1~3龄的个体组成,2龄的个体占84.6%;靖江江段雌性繁殖群体由2~4龄的个体组成,以2龄(64.9%)和3龄(31.2%)的个体为主;安庆江段雌性繁殖群体由2~3龄的个体组成,2龄的个体占87.3%。靖江和安庆江段2龄成熟雌雄个体体长显著大于崇明江段的。安庆江段的3龄雌性繁殖群体显著大于靖江江段的。安庆江段雌雄繁殖群体矢耳石横截面上第一个年轮的宽度均显著小于崇明和靖江江段的,安庆江段洄游性刀鲚的繁殖季节晚于崇明和靖江江段的(Li et al.,2007),该江段出生的后代至第一个年轮形成的生长季节较短,因此第一个耳石年轮半径可能较小,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安庆江段繁殖群体耳石第一个年轮的半径小于崇明和靖江江段的,安庆江段繁殖群体与该江段出生的后代耳石第一个年轮半径的一致性说明安庆江段的繁殖群体可能是以前在该江段出生的后代,刀鲚的洄游可能具有回归性。   5.性体指数(GSI)分析表明崇明江段繁殖群体的GSI在5月和6月达到最高值,靖江江段繁殖群体的GSI在6月和7月达到最高值,安庆江段的繁殖群体在7月和8月达到最高值;性腺发育分析表明,5月和6月,崇明江段繁殖群体绝大部分个体已经成熟,6月和7月时,靖江江段繁殖群体绝大部分个体已经成熟,7月和8月时,安庆江段繁殖群体绝大部分个体已经成熟,表明崇明江段的繁殖群体在5月和6月繁殖,靖江江段的繁殖群体在6月和7月繁殖,安庆江段的繁殖群体在7月和8月繁殖。安庆江段的2龄雌性繁殖群体的肥满度显著小于崇明和靖江江段的;安庆江段2龄雌性繁殖群休的GSI显著小于靖江江段的;雌性繁殖群体的卵径在三个江段之间存在同样显著的差异靖江江段的最大,安庆江段的最小;安庆江段2龄雌性繁殖群体的绝对繁殖力显著大于崇明和靖江江段的。   6.生化组成和能量分析结果显示,三个江段性腺未成熟个体(Ⅱ期或Ⅲ期)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存在显著差异:安庆江段鱼体和肝胰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崇明和靖江江段同龄个体的;肠系膜脂肪组织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崇明和靖江江段的同龄个体的,而表明肌肉、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贮藏的脂肪是刀鲚在洄游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雌性个体洄游过程中消耗的绝对和相对能量(((绝对能量消耗×100)/洄游初始时的能量)%)都随着体长增加而增加,洄游过程消耗的能量,安庆江段的(16%-50%)显著高于靖江江段的(<12%)。对各个江段未成熟个体和成熟个体(Ⅳ期或Ⅴ期)的生化成分和能量分别比较分析表明:崇明和靖江江段的成熟个体向鱼体空壳和肠系膜脂肪组织脂肪含量显著小于未成熟个体的,靖江和安庆江段的成熟个体的肝胰脏脂肪含量显著小于未成熟个体的,表明鱼体空壳、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储存的脂肪是性腺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崇明和靖江江段的成熟个体的鱼体总能量显著低于未成熟个体的,性腺发育过程中消耗能量都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靖江江段为25%~53%,显著高于崇明江段的(<35%)。安庆江段雌性个体性腺能量与靖江江段的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安庆江段的性腺发育消耗的能量应该与靖江江段的相似,而安庆江段未成熟个体和成熟个体的鱼体总能量、能量密度和鱼体脂肪含量均没显著差异,结合胃饱满度分析表明,安庆江段的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还通过摄食补充能量来完成性腺的发育,否定以前认为刀鲚进入长江后不再摄食(长江水产研究所资源捕捞研究室等,1977)的观点。   综上所述,1)刀鲚年龄结构和个体大小与历史监测数据的差异表明,目前长江洄游性刀鲚资源已严重过度利用;2)不同洞游距离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五月份开始在河口产卵,并随着时间向上游推移,洄游距离较远的繁殖群体,个体较大,洄游过程消耗的能最较多, GSI较小,繁殖力较大,而卵径较小,离河口较远的繁殖群体对种群补充的贡献可能越大,我们更应该加强保护洄游距离较远的繁殖群体;3)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刀鲚的洄游可能具有回归性,由于洄游距离越远的繁殖群体,受到的捕捞压力越大,过度捕捞可能导致洄游距离越来越短,事实上洄游距离已经大大缩短了(上世纪70年代洄游性刀鲚能洄游到洞庭湖水域,而现在只能洄游到鄱阳湖湖口附近水域)(施德龙和龚洪新,2003),这对刀鲚的资源管理和保护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降低刀鲚的捕捞强度是刀鲚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基础。长江中下游禁渔期(4月1日~6月30日)仅仅保护了刀鲚的部分产卵季节,就刀鲚保护而言,长江禁渔期应该后延。
其他文献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即1型糖尿病(T1D)是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胰岛β细胞自身抗原(β-CAAs)所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的起始阶段,由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的共
本论文叙述了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低温制备出高质量的ZnO:Ga透明导电膜,并系统的研究了溅射功率,工作气压,薄膜厚度和退火处理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电特性的
关节骨软骨承载了体重、滑动、减震等生理功能,在动物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软骨组织缺乏血管、淋巴细胞,导致了关节软骨损伤很难自愈。经多年临床研究,建立了包括
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极大地改变了氮素从大气向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方式和速率,人为固定的活性氮素正在不断累积,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可
光无线宽带接入是伴随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和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件的日益完善而重新兴起的一种无线接入方式,它综合了光纤通信和其它无线通信方式的特点,具有高宽带、低成本、
  本文首先介绍UWB的历史背景、技术特点和体系结构。接着分析一种适合超宽带脉冲无线通信的伪混沌调制技术。其编码方案是利用混沌映射的符号动力性来对要传输的数字信息
本文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混合滤波IP模块用来完成IMDCT和子带综合两个步骤,作为MP3解码SOC设计方案的一个硬件加速模块,以降低处理器的开销和功耗,提高整个SOC系统的性能。 本
作为微电子产业的第三次重大变革,SoC设计正在飞速发展。随着SoC规模的增大以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功耗已经成为SoC设计的重要目标,它影响着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时
V-by-One是一种新近兴起串口通信标准,该标准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替代VESA标准的LVDS技术,其主要优势包括:能够满足最高4Gbps的带宽传输(有效传输率3.2Gbps);不带时钟传输;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带发夹谐振器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发夹谐振器是广泛应用于微波滤波器设计中的一种谐振器结构,而通过恰当地调节谐振器的位置和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