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始终拥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截至2011年底,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已经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48.73%,因而只有农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我国社会长久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大量的土地征收又使得该问题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怎样为农村的老年人提供一个有保障的晚年生活就成为了政府和相关部门近几年来关注的热点。国务院于2009年颁布并实施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政府的财政支持在新农保制度的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新农保制度中的财政责任,促进财政支持合理化,论文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和动态分析等方法,对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从财政支持的相关理论入手,介绍了公共产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中有关财政支持可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内容,并分析了政府介入新农保制度的必要性;第三章在分析我国现行新农保制度的财政负担结构和数额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各级财政对新农保制度的补贴存在力度不足、城乡分配不均衡、调整机制缺位及“入口补贴”无效率等问题;接着,论文通过对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典型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国家财政作用进行比较,揭示了国外经验对我国新农保制度中财政支持的启示;针对现行补贴政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论文的第五章对新农保财政补贴方案进行了合理的改进,提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按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补贴基础养老金的建议,并运用Maithus人口模型、GM模型和Matlab软件,对我国未来的农村老年人口数量、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水平进行了测算,论证了上述改进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论文针对如何加快新农保制度中财政支持的合理化建设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责任、平衡城乡财政投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规范基金运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