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职教育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以及高职院校内涵质量建设的新任务,对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质量由被动的单一的传统管理走向自觉的质量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体现专业化和系统化特点的质量管理创新已经到来。目前,单纯评估范式下的高职教育质量管理越来越难被业界广泛的认同,想仅仅通过外部评估单一模式促进高职教育内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质量诉求,很容易陷入一种用单一思维方法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以及高职院校内涵质量建设的新任务,对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质量由被动的单一的传统管理走向自觉的质量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体现专业化和系统化特点的质量管理创新已经到来。目前,单纯评估范式下的高职教育质量管理越来越难被业界广泛的认同,想仅仅通过外部评估单一模式促进高职教育内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质量诉求,很容易陷入一种用单一思维方法解决多维问题需求的困境当中,例如高职课程改革如何突出学生“发展性”的问题、师资实训资源如何提高与教育教学匹配度的问题、高职院校水平评估如何聚焦学生学业成果评价的问题,等等,这些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中的现实矛盾始终未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也是当下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全面管理理论的新视角,结合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类型特点,把PDCA管理技术引入到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形成了融计划阶段的质量目标设计;执行阶段的专业建设、资源配置以及“学习参与度”管理;检查阶段的学业成果评价;处理阶段的质量管理反思与改进于一体的常态化质量管理系统,并在研究过程中,创新融入了人本价值取向、过程管理法、学业成果评价等质量管理工具,以求能够有效应对当前高职院校在质量管理探索中遇到的上述各种挑战。本研究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别对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自发的质量管理、高职院校评估的质量管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进行回顾与分析,探寻了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演变的内在规律和特征:第一阶段是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学科型培养方法和管理;第二阶段是通过高职院校两轮评估推动高职教育的质量管理发展;第三阶段是从2015年开始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基于过程管理、量化评价等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探索。通过理性审视,揭示了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滞后和局限性的问题。理论基础主要对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基于PDCA质量管理技术形成质量目标的设计;专业建设及资源配置、“学习参与度”管理;学业成果评价的检验;反思与改进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系统,其中在质量目标的设计中遵循“工具价值导向到人本价值导向的质量观”、在专业建设及其资源配置、“学习参与度”管理中遵循“目标管理到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兼顾的管理观”、在学业成果评价的检验中遵循“教师做了什么到学生学到什么的评价观”,从而构建起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研究范式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内部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其管理主体包括高职院校管理者、高职教师以及高职学生,各管理主体通过协作和各司其职,最终聚焦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其运行机制体现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结构性、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性以及质量管理常态的文化性等类型特点,运行机制的建设成效是各管理主体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计划阶段的质量目标设计基于“人本论”的价值取向,提出高职院校质量目标设计的依据实质是人才培养规格界定的问题,并就质量目标设计方法的遵循原则、依据、步骤、修改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设计。设计好质量目标是后面学业成果评价顺利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执行阶段的专业建设及资源配置、“学习参与度”管理等主要遵循过程管理法,就其过程要素的识别与控制进行了逐项研究,主要包括专业设置的针对性、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师资能力的结构性、学训资源的匹配性、“学习参与度”的有效性等质量过程控制。检查阶段的学业成果评价的检验是在学业成果评价与架构设计探讨的基础上,对学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终值与期望值的获取、终值与期望值符合度进行分析与阐述,同时对学业成果评价的机制配套进行了专题分析。通过学业成果评价的检验为下一阶段质量管理反思与改进提供了实证评价与改进依据。最后处理阶段的质量管理反思与改进,主要基于学生学业成果与原先设计质量目标的检验,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设计、质量过程控制要素的协同、质量管理文化的培育等方面进行了质量管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就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如何设计、质量过程五要素的如何协同、质量管理文化的如何培育等方面建设进行了质量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在结语中就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进行了思考,以此推动整个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改进与提升。
其他文献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兼具新颖性和适宜性产品或观念的能力。酝酿效应意指个体在尝试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暂时将问题搁置一边,当再次回到问题上时,往往能够轻易地想出之前绞尽脑汁也想不到的答案。在创造力的酝酿效应研究领域,发散性思维活动中的酝酿效应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结果,其背后的认知机制也无统一定论。近年来,团体创造力研究的发展为发散性思维活动中的酝酿效应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团体创造性活动中,
创造性评判高度依赖于外部评价。出于提升和筛选创造性产品的需要,评价者难免要给出关于创造性产品的负面反馈,即告知创造者产品的当前水平与外部标准间仍存在差距。尽管大部分时候,负面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创造者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改善其创造性表现,但这也可能打击创造者信心,降低其创造性表现。为探究负面反馈促进或降低创造性表现的边界条件及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提出长期和即时负面反馈对创
就业权作为公民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之根本,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内涵极为丰富。从外在形式看,就业权表现为生存和发展是否得到满足,从内在本质看,就业权表现为自由和平等是否真正实现。就业权的实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宪法“人格尊严”和“平等保护”原理的根本要求,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基本保障。就业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要求国家承担保障义务。将就业权问题纳入国家义务领
土壤污染以其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日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长久以来中国的土地资源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不断增加的压力。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局的一份近期报告,镉(Cd)是中国农田土壤中最为突出的重金属,20%的废弃工业区因为以多环芳烃(PAHs)、杀虫剂及其它石油化工产品为代表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存在而达不到环境质量标准。土壤重金属与多环芳烃污染以其持久性威胁着生态系统,由于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重要制度载体的作用,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在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摆在首位,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聚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媒介,肩负着实现“立德树人”的重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巨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和访问增加了硬件设备的压力,但传统的存储器性能提升已随着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器件尺寸微缩接近其物理极限而后劲乏力。因此,用于突破CMOS性能和功能局限的新型非易失存储器件应运而生。其中,氧化物阻变存储器件凭借其突出的综合性能,在传统大容量存储和新型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以金属-氧
由于持续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等因素,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较大的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变动,对我国区域间和城乡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带来一定的冲击。目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从人口学视角出发将学龄人口变动纳入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在实践中,长期的低生育水平和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流动,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与逐步加快的人口城镇化进程相互叠加,既表现为地区间、城
第一部分:衰老相关巨噬细胞ATG5缺失加重肝损伤研究目的:随着衰老的进展,肝脏的稳态会受到破坏,从而加重肝脏在受到致病因素侵袭后的损伤。巨噬细胞参与调控肝损伤的进展和结局,其免疫特性受到自噬的调节。然而,衰老是如何通过自噬驱动巨噬细胞免疫表型的转变,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旨在探讨衰老相关的巨噬细胞表型改变和自噬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阐述这些联系在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发
目的:筛选萎缩性痤疮瘢痕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s,DE-mRNA),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组织行TIF1γ免疫组化染色,分析TIF1γ在瘢痕的作用;研究TIF1γ通过SMAD4调控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FF-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