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在201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再次把眼光聚焦到诗歌上来。诗歌凭借其凝练之美,彰显文学的永恒魅力。而现代社会在消费文化、技术至上精神的挤压下已经愈显浮躁和缺乏批判精神。在此时,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出现就是我们重拾平静与深刻的契机,诗人用他冷静超然的思想带领我们思考永恒与神秘。在诗人的诗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流淌的神秘感,这种神秘赋予了世界以灵动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惨淡与萎靡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的思想便在这个神秘世界中重获自由、翩翩起舞。要探寻诗中那种神秘感的究竟,就需要对诗人的诗歌有个整体的把握。从诗歌全集入手,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对诗歌进行解读并分类,把诗歌大概归属进几个类型中,这里采用主题分类法。通过分析,诗歌大概可以按照自然、宗教、睡梦、死亡和艺术五个主题进行分类,进而发现这些主题恰好都与神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五个大类下,对诗歌再进行细致的划分,在分析过程中,诗人思想中的神秘意向从多个角度慢慢呈现。在自然诗中,自然是有生命的,甚至是有神性的,它具有让人敬畏的沉默力量;面对工业社会的扩张,自然采取了以退为攻的策略,但是人们往往过分夸大了自己的意志力,而忘记了自然的永恒性;自然也试图渗透人的意识,把人从工业社会的思想枷锁中拯救出来,重新赋予世界以多姿的色彩。在诗人看来,上帝是世界得以存在的力量,不过上帝并不在世界中彰显自己;教堂与教堂的钟声往往成为一种获得启示的契机,诗人在这样的时刻突然被神选中、了悟;十字架在诗人意识中是苦难的象征,原罪思想也有深刻的影响。梦是诗人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将睡未睡的时刻总是有种神秘试图挤进诗人的眼帘和思想;梦境中的神秘向人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看不到的真相,看似荒谬,却是非而是;即使在梦醒时分,人们仍然沉溺在梦境中无法自拔,并进而在梦境与现实的切换中发现现实的欺骗性,梦成为了揭示与获得真相的一种途径。死亡的影子伴随着诗人的一生,死亡具有永恒性,它超越一切;死亡是一种庇护,让人终于可以摆脱人世的纷扰,回归生命的本真;在诗人的眼中,活与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死者可以生,生者可以死。但诗人并不推崇死亡,而是要在与死亡的较量中活出生的意义。多种艺术形式常常影响诗人的生活,这在诗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艺术中人们能够穿越心与心的壁垒获得自由驰骋的空间;艺术灵感的出现也是神秘的,没人知道它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与自然一样,艺术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它伸出援手,抚平我们的伤痛,拯救我们于绝望。透过诗人的创作我们能够看到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迫,从而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解决压迫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诗中传递的神秘体验来获得看待世界的另一种非扁平的方式,神秘世界一旦被经历,这种神秘体验就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次次重返。我们在诗歌中找到了反抗现实压迫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