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小学STEM教育课程案例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流,科学推动STEM教育创新发展,把STEM教育放到协同创新的大框架中,破解STEM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成为了焦点。STEM教育发展中课程建构作为关键要素,课程建构又以课程设计为体现,STEM课程的设计需要通过具体课程案例来呈现。因此,探讨具有特色STEM教育课程的案例,为中国STEM教育课程设计提供借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中英STEM教育课程相关的研究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两国的课程案例规律并进行对比,弥补中国小学STEM教育课程案例设计的不足。
  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英两国尚未构建统一的小学STEM教育课程标准,在目标落实上,中国较为注重科学知识概念的掌握,而英国则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两国课程的内容资源侧重于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整合,但英国体现的各学科知识整合性更强;两国都注重学生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英国课程实施更多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两国都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方式,但英国评价的主体更加丰富。对中国小学STEM教育课程提出建议:构建并完善符合小学课程标准的STEM课程目标;科学的选择STEM教育课程内容;灵活采用多种课程实施的模式;强调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注重评价的实效性。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并点名后续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粗放式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能耗较高,环境状况出现总体恶化趋势。同时,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方式各异,环境污染呈现不同的行业特征,因此中国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强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当前,中国行业间关联日渐紧密,环境规制可能存在跨行业溢出效应,导致污染不能有效控制。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局部行业污染压力,而且将恶化产业链总体环境。因此从产业关联视角更深入理解环境规制溢出与环境污染关系,是完善环境规制政策、深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本文
在宏观层面,持续性创新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微观层面,持续性创新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持续性创新具有周期长、投入大、收入不确定等特点,企业往往需要通过对收益与成本进行权衡,从而确定其创新计划的方向与进程。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分析师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分析经验,通过对公开信息或私有信息进行解读,以发布盈利预测或研究报告的方式将企业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企业能否实现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将影响投资者的行为、公司的股价,进而影响管理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微电网作为利用可再生能源重要形式,受到理论和实业界的日益重视。然而现阶段微电网高度依赖政府补贴,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与此同时,中国碳交易市场正逐步发展。但在交易制度和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的市场发展初期,微电网参与碳交易市场程度较低。那么,微电网企业是否可以依靠碳交易市场逐步摆脱补贴依赖;目前的低碳价是否能稳步上涨,为微电网提供可靠经济补充;又有哪些措施可以促进微电网参与碳交易,成为本文关注问题。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价值补偿理论及外部性理论,运用
分家习惯,是中国传统家庭处理代际之间财产传承关系而形成的家产分割习惯,民间俗称“兄弟分家”。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民法》以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继承制度开始站立于国家法层面,在中国开始实施。但是分家习惯依然活跃在民间社会,调整着人们的生活。分家习惯的核心规则是“诸子均分”,也即家庭财产在儿子之间平均分配。近代继承法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的情形下,家庭财产在男女之间平等分配。分家习惯与继承法在财产的代际传承规则上存在明显的差别。除此以外,分家习惯与继承法的相关制度规则在涉及债务的偿还、赡养老人的义务
近几年来土壤污染事件频发,且造成广泛的恶劣影响,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常州毒地案”因污染者的责任承担和受害对象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该案件的回顾引出相关问题,并进行逐一探讨。2019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法》),对于土壤性质属于建设用地的部分,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这在污染源头上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土壤法》并未明确规定修复污染土地的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是否适用于溯及力原则以及如何适用,均没有体现。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常州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现行法院调解制度进行改革的相关建议。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性质、特征、适用范围,引出法院调解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从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对法院调解制度产生的历史,社会根源进行分析,从历史文化成因方面寻找我国法院偏重调解结案的渊源。期待人们对此项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入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 第二部分:通过对香港、台湾与我们有着相同文化渊源的地区和美国、德国代表着发达国家较为先进、
表达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实现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表达自由基本理论的探讨,明确表达自由的涵义、依据、价值以及表达自由在实现过程中的限度.限制表达自由的滥用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保障表达自由,而为了有效保障表达自由就必须限制表达自由的滥用.文章还对表达自由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表达自由实现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对各国经验和教训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表达自由法制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各学科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课程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关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很多理论问题尚未形成统一意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此起彼伏,无形中冲击了乡村文化,以至于乡村教育失去乡村文化的依托,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列车上被落下的乘客。在“城市导向”的教育面前,乡土活动、传统文化在乡村教育变革中的参与力度逐渐式微,乡村学校植根的乡土文化也日渐萎缩。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师。在乡村特定场域中,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中少有的知识分子,当属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和引路人,理应具有适合乡村环境特点、乡村学生特点及乡村教育特殊性,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特质。乡村教师作为专业人,其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