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经过活化后的uPA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基质,使基质中多种成分如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蛋白多糖、板层素等降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一方面通过与uPA结合,还能激活纤溶酶,提供细胞局部纤溶功能,另外,活化的纤溶酶还能激活胶原酶,使基底膜中的主要成分——胶原降解。另一方面uPAR能够介导uPA细胞内信号的传导,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趋化、粘附、迁移等。尽管有证据表明uPAR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关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uPAR mRNA的表达的临床研究资料却很少。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uPAR在晚期食管癌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均发现有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上调,据此我们推测uPAR可能是一种肿瘤分子分期、判断肿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拟检测uPAR在预测食管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表达意义。第一部分uPAR在不同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和食管肿瘤长度与外周血中uPAR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5岁。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II期13例,III期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化疗。正常健康对照组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8-45岁,中位年龄35岁。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4天,抽取每例食管癌患者静脉血各5ml,保存于柠檬酸钠抗凝剂真空采血管内。对照组抽出空腹血5ml,保存方法与食管癌患者相同。采用Trizol(Gibco公司)法提取总RNA,并经逆转录cDNA,行RT-PCR扩增,最后将PCR产物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将其置于凝胶化学发光成像系统ChampChemi X的透射紫外线平台上,用302nm紫外线观察,并用Lane ID凝胶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食管鳞癌组织中uPA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果显示uPARmRNA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分化、肿瘤侵润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期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证实uPAR过表达与病人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uPAR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程度上升3.712倍,并影响肿瘤进一步进展到Ⅲ期的危险程度上升4.935倍。2、uPARmRNA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相关,结果显示uPAR mRNA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分化、肿瘤侵润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期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时期uPARmRNA表达的变化,我们分析了所有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4天的外周血uPARmRNA表达对比,两者在术前后无显著差异,而肿瘤分期和淋巴细胞转移有显著性差异,说明uPARmRNA表达与清扫纵膈淋巴结有关。4、影响uPARmRNA高表达的Cox多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uPAR mRNA高表达的独立因素,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肿瘤分期则不是影响uPAR mRNA高表达的独立因素。结论:外周血uPAR mRN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润和转移相关,故监测外周血uPARmRNA的表达可以作为检验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指标之一。第二部分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uPAR表达的预后意义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uPAR的表达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中位年龄57.4岁(年龄范围42-70岁)。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II期12例,III期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化疗。正常健康对照组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8-45岁,中位年龄35岁。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4天,抽取每例食管癌患者静脉血各5ml,分别测量外周血中CEA,CEAmRNA和uPARmRNA的滴度。对照组抽出空腹血5ml,保存方法及测量项目与食管癌患者相同。结果:1、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CEA表达水平升高,我们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所有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志愿者外周血CEA浓度。志愿者外周血CEA浓度的平均值为3.1±1.4ng/ml,食管鳞状细胞患者外周血中CEA浓度平均值为32.8±11.6,与正常自愿者相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2、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期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uPAR mRNA高表达的独立因素,而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肿瘤分期则不是影响uPARmRNA高表达的独立因素。3、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外周血中uPARmRNA表达阴性的病例组平均的生存时间较阳性病例长。经log-rank检验,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证实uPARmRNA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uPARmRNA高表达与病人预后不良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受其它因素影响,表明uPARmRNA并非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外周血uPAR mRN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相关,故监测外周血uPAR mRNA的表达可以作为检验食管鳞状细胞癌远期预后和近期复发转移的指标之一。